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醫勞盟想給民眾及小英主席的一封信

醫勞盟想給民眾及小英主席的一封信

醫勞盟理事長 張志華

開門見山的說,病歷中文化長久下來就是假議題。醫勞盟重視病人安全與醫療勞動,希望台灣可以有更好的就醫環境,減少健康上的不平等;然而,在就醫人均次數過高,民眾可分配的時間越來越少的情況下,為了瞭解自己或家人的病情,以中文文字敘述的各種說明書、同意書、住院計畫、衛教單張中文化已大致完成;但以英文書寫記載為主的門診病歷、入出院病歷摘要、每日病歷,目的是為了醫療團隊間的溝通需求,並不是與病人溝通或是訴訟用途專設的記錄。民眾想更清楚的了解病情,需要多一點時間與醫師互動,真正落實的方法是建立家庭醫師制度以及分級轉診,而非病歷中文化或是醫學教育中文化。

台灣百年來的醫學養成與專業訓練從來就是西方邏輯式的思考,從日文、德文、拉丁語演化至英文。醫療團隊專業間的對話、文字溝通、藥物儀器使用,目前均以精確的英文作為專業語言溝通,不管是藥物、醫學科技、臨床指引或科學文獻,每一位醫師都具有與當下最新醫學接軌的語言能力,這是中文語言發展與精確度尚無法所及之處。

再者,大多數台灣人的母語也不是中文,中文成為台灣的官方語言僅是這六十年來的歷史發展(在此之前為日文)。「小國的國家發展不需要受限單一官方語言的限制」醫勞盟支持台灣雙語化,甚至多語化,全國人民都可以透過自己熟悉的語言,獲得健康資訊,得到更多健康充權(empowerment)與健康識能(health literacy),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態。

醫勞盟期待政黨政治下,立法委員可以專業立法,並希望政黨與立委有兼具理想和實務評估的能力,與醫療實務者對話,醫勞盟責無旁貸,站在永續台灣與民眾健康的基本立場上與各位一起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