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統著作「堅持:陳水扁口述歷史回憶錄」讀後感言——完結篇
阿湯哥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與「推動台灣公投入聯」理念之堅定支持者)
陳總統近期著作「堅持:陳水扁口述歷史回憶錄」,堪稱「優質八年扁政的回顧」,佳評如潮。陳總統總是不辭勞苦,全台各縣市跑透透,真情流露,和鄉親們互動熱絡。該書內容豐盛,筆者在初步讀取該書的若干重點後,按照其目錄依序提供外界之參考。因篇幅廣闊,故筆者分為四次分享:
(上篇,詳閱:台灣守護周刊,第383期):一、家世、故鄉、成長過程;二、踏入政治路;三、從民進黨的創立談到公投自決、國家定位。
(中篇,詳閱:台灣守護周刊,第389期): 四、從國會議員到首都市長;五、治理台北市的心得報告;六、九七修憲與二○○五修憲。
(下篇-1,詳閱:台灣守護周刊,第394期):七、世紀首航、台灣總統;八、治理國政、實踐信仰。
(完結篇,本期論述):九、風雨前行:從三一九槍擊案到紅衫軍之亂;十、轉型正義、盡心盡力。
筆者茲針對 (完結篇) 之分享心得如後所述:
九、風雨前行:從三一九槍擊案到紅衫軍之亂。本單元探討議題有二,一為「三一九槍擊案」,另一為「紅衫軍之亂」。陳總統在八年任內,由於當時朝小野大,致使在執政過程中的波折不少,故無法暢所欲為、如魚得水。三一九槍擊案,發生在2004年3月19日下午,對當時陳總統與呂副總統所發動的槍擊事件,舉國為之譁然。該事件造成兩位時任正副元首分別於腹部與膝蓋受到傷害,並被連宋陣營認為這是「奧步」,並對於隔日舉辦的第十一任總統選舉的投票產生影響。由於在發生該事件後,成為選舉競爭對手連宋陣營於敗選後拒絕接受、承認選舉結果的「藉口」。在該事件發生後,綠綠藍兩個陣營皆宣布取消一切競選活動(註:當晚泛綠支持者齊聚在奇美醫院外面,替陳總統祈福平安喜樂)。當時中選會宣布次日舉行的總統選舉投票擬如期舉行,主因為陳總統無礙僅受到皮肉輕傷,不符合正副總統選罷法:必須是「候選人死亡或重傷,才能延後投票」之規定,同時當時連宋陣營也亦未提出申請延期投票的要求。
此案自發生以來,餘波盪漾,紛擾不斷。時至2007年4月,呂副總統曾接受媒體訪問時公開指出:『三一九事件發生當日她曾提出,由於自己與總統傷勢不嚴重,於包紮後即召開記者會以安定輿情,但不為國安部門同意。她同時聲稱總統府時任秘書長邱義仁將「三一九記者會開成那樣,害陳總統背黑鍋」。呂秀蓮堅稱該案絕無「作假」,但案發後的處理與調查過程皆有疏失。她不認同警方指陳義雄涉案的結論,她曾表態認為319槍擊案的真正目標「並非陳水扁,而是她」。
在2008年總統選舉結束後,由馬英九當選為總統。雖民進黨淪為在野黨,呂副總統曾接受電視訪問時表示:「新總統 (馬英九) 可以重新調查三一九事件,她的這個態度沒有改變」。呂副總統後來在發表「透視319」時,曾提出「四種可能」的說法,涵蓋紅、藍、綠、黑等陣營茲述詳如後:1. 紅色(中國)的可能原因為消滅臺獨、打擊民進黨;不可能原因為應由職業狙擊手犯案,一槍斃命。2. 泛藍的可能原因為阻卻陳呂連任,先下手為強使選舉延後,一旦暗殺成功,則選舉必須重新開始,泛綠屆時無其他人選能夠對抗連宋;不可能原因為沒有理由要殺副總統且在案發後連、宋主動宣布停止競選活動,分別探視陳、呂展現善意。此點亦可視為連宋欲蓋彌彰,意圖掩飾。3. 泛綠的可能原因為爭取同情,以拉抬選情;不可能原因為只要槍擊副總統即可,不必連總統也一起挨槍。但呂秀蓮表態認為319槍擊案的真正目標「並非陳水扁而是她」。4. 賭盤或黑道的可能原因為因選情後期陳呂翻轉,怕賭輸故鋌而走險;不可能原因為專案小組早排除此一可能,且兇嫌陳義雄亦無簽賭嗜習。時至2010年3月18日,陳總統曾發表「阿扁札記」,促重啟調查三一九,祂完全支持「三一九暗殺事件」應該重啟調查,不但要重新查、仔細查,更要徹底的查,「到底誰是兇手,如果不是陳義雄,那又是誰?」
紅衫軍之亂,又稱「倒扁紅衫軍運動」。該事件為2006年8月12日起,由前立委暨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所發起的政治訴求運動。施要求時任總統陳水扁,應為國務機要費案 (註:後來判決無罪) 與親信及其家人涉及相關多起弊案負責,並主動下台。起因為自2006年起,陳總統領導的民主進步黨政府爆發許多貪污事證,並導致台灣社會上的紛擾與抗爭 (註:此舉似不符合「在總統任內,不得訴究」之原則)。施明德當時要求參與群眾,每人捐獻新台幣100元的承諾金與提供身分證字號,並承諾願意支持「反貪倒扁」運動。原擬一個月的工作天時間,匯集100萬人的承諾金支持,結果在10天內匯集約130萬人匯款;最終結帳金額約為新台幣1.1億元 (註:若有130萬人匯款,理應有1.3億元。為何疑似短缺近2千萬元?!)。施明德主導「百萬人民反貪倒扁運動總部」,在匯集逾百萬人支持後並號召於2006年9月9日起,倒扁群眾在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與台北車站廣場等地前面進行靜坐、遊行,示威、抗議。當時扁政府在陷入空前危機時,陳總統按部就班、處變不驚,在玉山官邸宴請軍方與情治官員時,要求當時希望能夠先行穩定浮動的民心,並祈求軍情治系統務必要「嚴守中立」的立場,以避免衍生事端。當時國防部長李傑曾經緊急下令,由各司令部限制所有國軍官兵不得參與凱道前的靜坐活動,並且要簽署切結書;一旦發現違反者,不論官階、身分,一律嚴懲。荒繆的是,少數「反貪腐倒扁總部」的領導階層先前為綠營人士,支持群眾多數為泛藍支持者,呈現「綠營自家人帶領藍營人士鬧場」的笑話。該活動最後係以失敗坐收,主因為久拖未決,紅衫軍內鬨、施明德的用款帳目不清等等,在引發社會各界質疑後,幾近消聲匿跡。故筆者合理懷疑『該活動應有藍、紅高層人士牽涉其中,意圖對陳總統當時執政下「對本土政權發動奪權行動的暖身戰」』。隔
(2007) 年底,反貪腐總部的部份核心幹部曾組成「紅黨」,轉以組織政黨方式欲取得國會一席之地,最後因不正義而未取得任何立委不分區席位。
十、轉型正義、盡心盡力。談到轉型正義,自1987年台灣正式解嚴後,整個政治體制與社會氛圍,並未因此即刻轉型成較為符合民主政治的制度。等於說台灣在「轉型正義」的歷程上,處於極其被動且不敢勇於面對的困境。直到2000年陳總統在完成台灣史上首次的政黨輪替後,「轉型正義」的呼聲與訴求才慢慢地被拿出來討論;但過去的人權加害者至今仍逍遙法外而不被追究責任,直到蔡總統完成第二次的政黨輪替後,「轉型正義」的進展始正式被納入政府體制的政治議程,然成果至今是相當的有限,尚待落實與檢驗中。陳總統致力於此,堪稱不遺餘力。從祂在台北市長任內,將「介壽路」改為「凱達格蘭大道」;於總統任內,又將「介壽館」正名為「總統府」。諸多和大中國思想、黨國體制有關的機構名稱,陳總統皆予以正名也。舉凡如「中國造船」改為「台灣國際造船」、「中國石油」改為「台灣中油」、「中華郵政」改為「台灣郵政」,亦發行台灣郵票。像「中正紀念堂」,被更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而「大中至正」,被更名為「自由廣場」。這些轉型正義的正名過程中,看到陳總統皆添入了台灣、自由與民主等元素在其中。
談到不當黨產、年金問題,屬於政治問題。陳總統認為「政治問題要用政治智慧和手段來政治解決,不能純用法律解決」(詳參 [1]),等於說政治問題須政治解決。陳總統表示,「絕對不是弄一個討黨產的特別條例,或是年金改革的特別條例,就可以達到我們所要追求轉型正義的目的」。因為年金與黨產不但是政治問題、歷史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不純然是法律問題,如果要用法律手段解決,「徒法不足以自行」,中間處處都是政治,而且政治的影響層面就是社會。以黨產問題來說,從過去歷史來看,國民黨就是「以黨領政、黨國不分」,也就是黨產的「當」與「不當」都是歷史問題,能夠一刀切嗎?要追討黨產還要追溯到1945年,這是政治問題。若一個執政黨可以對一個在野黨這樣做,講好聽是為了追求轉型正義;從另一個角度看,難道不是另一種政治清算和鬥爭嗎? 「總是要留一條路給人家走,不能讓人家連活下去都沒辦法吧!因為這是歷史的產物」。至於年金問題,18%怎麼來的?當時銀行定存利率就是12% (屬於高利率的年代)。而18%就是以當時定存利率為基礎再多出一半,也就是6%,才會變成為18%。政府的「信賴保護」,就是多給的6%;當時給軍公教6%是「歷史共業」,有其特殊的時空背景。現在要改當然可以,只是要不要溯及既往,還是往後適用,或是信賴保護到什麼樣的程度,皆要充分討論。陳總統強調,「政治問題要政治解決,畢竟這是改革,不是革命」;事有輕重緩急,必須循序漸進。若按照法律,一是一,二是二,一加一等於二,但政治一加一未必等於二,政治是一種高度妥協的藝術;並不是立法院現在民進黨掌握多數,完全執政,就可以為所欲為;如果那麼簡單,馬英九8年也不會淪為「無能政府」。
參考資料:
[1] 張潼 (2019)。「扁新書談黨產、年改:不應純用法律解決」,中國時報: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