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又發生狂牛症給台灣的教訓
陳順勝醫師
2015-2-14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昨天才公告,開放美國、加拿大30個月齡牛隻的食道肌、血管、頭骨肉、面頰肉、骨髓和牛油等6項牛雜輸台,今天就傳出加拿大出現2011年來首例狂牛症。
在渥太華的加拿大食品檢驗局(The 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CFIA)從艾伯塔省(Alberta)一頭肉牛證實牛海綿狀腦病(BSE),俗稱狂牛症。加拿大食品檢驗署展開了調查。該病例是經由加拿大的國家狂牛病監測通報計劃檢測發現的。
該機構在一份聲明中說:「作為調查的一部分,加拿大食品檢驗署正在確認該病牛的年齡、病史、及怎樣感染的」。調查重點在其生命的第一年,提供給這牛隻的飼料。該機構也聲明所有具相同風險的牛隻,都會追蹤調查。所有具相當風險的動物將被責令銷毀,並作狂牛病檢測。
加拿大養牛協會(The Canadian Cattlemen's Association,CCA)說,該組織「已經完全信任」CFIA和他們正在進行中的調查。
CCA在一份聲明中說:「在艾伯塔省發現狂牛症牛的不幸結果,是證明加拿大國家狂牛病監測計劃的穩健性已到位。」「狂牛病在加拿大和全球的發生率已開始下降。當世界各地不斷努力根除傳統的狂牛病,還發現狂牛病的發生並不意外。這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加拿大在此之前確診狂牛病病例報告是在2011年」。
加拿大將其調查結果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the 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報告。CFIA指出加拿大需要符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已控制狂牛症風險」的狀態下,他們認為「這最新發生的狂牛症病例,不應該影響到加拿大的牛或牛肉的出口。」
食藥署長姜郁美說,昨已接獲加國通知,發病的牛是在牧場被發現,還未被宰殺,感染原因、牛隻年齡等細節還待釐清。加上加國主動公開資訊,而我僅開放30個月齡以下、風險相對較低的牛隻肉品進口,因此現階段不會調整對加拿大牛肉的進口管制。
加拿大給我們進口牛肉這麼重要的警訊,我們主管官署,如此輕率的回應,難怪網友很不領情的在蘋果日報回應:「加拿大立即打臉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這是馬政權的最新毀台計劃」,甚至於很生氣地說「馬只要能毒害百姓圖利財團,一律開放」。
針對食藥署說進口牛肉部位安全的講法,其實異常普立昂蛋白質在骨骼肌中?2002年3月14日在加州洛杉磯大學(UCLA)的研究早就獲得證實,異常普立昂蛋白質存在受感染的小鼠不同的骨骼肌肉內,濃度各有不同,以後肢最高。
三藩市加利福尼亞大學(UCSF),2002年諾貝爾獎得主Prusiner等研究人員已在小鼠證實類似的結果。
歐洲的研究也發現骨骼肌內有感染性普立昂蛋白質。(11.04.2003
- EMBO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 異常普立昂蛋白質在骨骼肌組織中存在被認為是由於肌肉內神經纖維的感染所致。腦內與舌肌接種異常普立昂蛋白質後的地鼠,在骨胳肌細胞與後舌肌肉,與舌黏膜的分層鱗狀上皮細胞中,都可以找到異常普立昂蛋白質。後者與舌乳頭的感覺神經纖維有關聯。再加上舌後近扁桃腺富淋巴組織,提高異常普立昂蛋白質存在的機率。
2010年一月美國第一例新型庫賈氏病在多器官檢測到感染性普立昂蛋白質之存在,腦以外可發現感染性普立昂蛋白質之部位,包括骨骼肌肉(包括肌肉、橫膈膜、舌肌)、血管、淋巴、扁桃腺、內臟等。(http://blog.xuite.net/yahoo_32454/twblog/132639160)
以下舉其中一篇文獻,直接證明人與動物普立昂疾病骨骼肌與舌肌存在異常普立昂蛋白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