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社評:憲法一中已經敗市了 獨立建國才是王道


社評

憲法一中已經敗市了 獨立建國才是王道

莊孟學

謝長廷在中國祭祖,返回台灣之後繼續推銷他的「憲法一中」,餘溫未退。日前他在美國華府又試圖以出口轉內銷的方式,繼續推銷他的主張。此舉已引起當地臺派人士的反彈與騷動。謝長廷表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要讓人相信有能力和智慧管控風險;讓國際社會感受到顧及區域和平;讓中國與國際人士了解該黨在保護民主、創造共生價值;該黨要達成這三個目標:讓多數台灣人接受、美國接受、中國忍受。他還強調,提出憲法一中,是希望尋求台灣內部先建立共識,才有條件和美國及中國談判。

從謝長廷的堅持,意圖排除萬難推動他所建構的理想,不得不讓人佩服他想取得台灣與中國關係的發言權,甚至於取得歷史先驅者的地位的毅力。從這裡也可以觀察出他個人所建構的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是以一中屋頂作為架構,從「憲法一中」、「一國兩市」、「憲法共識」、「憲法各表」,到「要讓中國可忍受」。「和解共生」的一貫思考,在謝所建構的「兩岸架構之下」,台灣未來和中國間的從屬關係,昭然若揭。

謝長廷的選擇應該有他的基本咖,甚至有極大的機會獲得中國的歡迎,否則,他的堅持就只能孤芳自賞了。但是,對長久以來期待民進黨走向台灣獨立建國之路的支持者,就不知情何以堪了。如此的主張和積極追求台灣與中國統一的人,恐怕是重疊大於差距吧!從一個台灣人民認知的臺派人士,到積極尋求和中國和解的主張,讓人不禁有今夕何夕的感覺及喟然。

讓國際社會感受到區域和平的顧慮如果是以放棄台灣的獨立建國和自主,去屈就中國的霸權,這樣的代價不僅是臺灣人累世的恥辱,更是國際上民主人權自由的倒退。及至目前,即使台灣當權者已經釋出那麼多善意,甚至已到卑躬屈膝的程度,然而中國想併吞台灣的野心並沒有一日稍減。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並非台灣不斷的吞忍、後退,甚至放棄民族自尊去屈就北京政府,就能達到目標的,除非台灣人放下武器,舉白旗向中國投降。然而,如此所換得的就會是台灣永久的幸福,及區域和平的保障嗎?如果這樣來評估國際現實,未免太一廂情願了。台灣周遭其他國家恐將因為台灣的棄守,而面臨巨大的轉變。這未必對此一區域的安定會有所助益,可能會適得其反吧。

謝長廷強調憲法一中,是希望台灣人內部先建立共識。但從陸委會每年所做的民調,可以看出來臺灣人民希望完成台灣獨立建國的比率年年提高,而追求台灣與中國統一的聲勢則屢創新低。這是民心所向,也是臺灣社會民主發展所產生的潮流,具有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與不可逆性。若意圖逆勢而為,則無異螳臂擋車。即使民進黨經歷了執政又失去政權之後為贏得選舉而修正往中間靠攏的路線,台灣人民在極少選擇權之下,仍然只能每次選舉都含淚投票。相信越來越多的民眾看清楚了民進黨的轉變,會等待另一支新勢力,來帶領台灣人民往建立自己神聖的國家而努力。

中國是一個一黨專政的國家。他們不用知道台灣的政黨在捍衛民主的努力。民主對他們來說,是專制政權的威脅。要讓中國與國際人士了解民進黨在保護民主、創造共生價值,這種說法在邏輯上是說不過去的。中國不必和民進黨一樣,捍衛台灣的民主制度。他們甚至不容許這樣的制度在中國萌芽。但台灣人民為了決定自己的未來,掌握國家發展的方向,必須堅定而有自信的站出來,選擇對的道路。如果人民不表現強烈的建國意志,則在國際社會裡實在很難得到支持。反而國際社會基於區域平衡的安全與穩定,極有可能會站在現實利益的衡量,以犧牲台灣人人的利益,去屈就中國。美國人不會自告奮勇來幫台灣人打仗。日本及其他關心台灣前途的國家都希望台灣人有勇氣表達自己的心聲。因此,中國當然不會滿意,甚且會想盡辦法阻止。而美國基於其立國的核心價值,及捍衛自由世界民主和平的立國精神,要她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恐怕也不容易。至於台灣鄰近國家,為了他們的國家利益,將會有更深層的考量。如果台灣的前途要依附在美國和中國的滿意之下,台灣人只能一輩子當低頭族,更無法對後代台灣子孫有所交代。

謝長廷以出口轉內銷的作法,風塵僕僕地跑到美國去開了一場極具爭議性的座談,無非是要說給中國聽,說給台灣人聽,甚至於意圖引起民進黨內部的路線紛爭,讓臺派人士加入戰局,試圖造成更大的影響。謝長廷用這麼大的心思算計,固然有其戰略目的和考量。只是,台灣人民經過長久的洗鍊,對台灣前途已能拿捏分寸了。這種不符合台灣民心向背的主張,會越來越失去市場。期待民進黨能體認台灣人民完成台灣獨立建國的心願,不要因為中國的崛起而失去了方向。


《本文已刊登於2013-04-1866期台灣守護週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