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台灣意識的教育建設

台灣意識的教育建設

諸羅山人

在「台灣人如何從被綁架中脫困」一文(台灣守護周刊136期)中,筆者曾提及台灣意識教育的草根運動才是台灣人從被綁架中脫困可以努力的方向。談到意識教育,最擅長的非中國國民黨與共產黨莫屬。在這方面具有台灣情的有心人士與社團,倒是可以多加借鏡與參考。

大家很清楚中國國民黨來到台灣之後,透過教科書的編寫與審查,大眾傳播媒體的掌控與宣傳,等於鋪天蓋地長期對台灣人民進行黨國意識的洗腦。在戒嚴時期,其對人民思想的控制,更是無比嚴密。就是台灣各地街道的名稱,也多以中國大陸省市名稱命名。這樣橫柴入灶的結果,雖和台灣各地的民情文化格格不入,卻起了培養黨國意識、中國意識的效果。這種意識一旦形成,要想改變就十分費力了。就如一張白紙,一旦染藍、染紅,要恢復其純白本色或變成其他顏色,難度就相對提高了。

在「中華民國」鳥籠之下的台灣,在民主制度的遊戲規則之下,本來就是在從事意識形態的競爭。各個不同黨派或個人必然有其意識形態。人有意識表示人的氣息尚存,還是活著。人若無意識,表示已經死亡或即將死亡。經常有人說「政治人物不要有意識形態」,這種說法的確可笑至極。重要的是,具有台灣情的有心人士或團體,如何在這塊土地上有效地喚醒、培養台灣意識。

台灣意識的教育建設,在阿扁執政的前期的確有顯著的進展。阿扁執政後期的若干政治紛擾,似乎是不同意識形態陣營集結內外勢力對台灣意識的反撲。然而,無論如何,爭取中央與地方執政的機會,對台灣意識的教育建設應該是十分重要的。有機會執政者,在人事任用與資源分配方面取得有利的地位,應該對台灣意識教育的推動可以有所貢獻。他們在人事任命上若能用對的人,特別是教育、文化部、局等的官員,則可掌握正確的方向。若所託非人,則等於請鬼拿藥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最近幾年,具有台灣心的個人或團體對台灣意識的啟蒙與強化,其實也功不可沒。他們透過各種集會、街頭活動、網路的互動等,持續地宣揚理念,奉獻心力,的確發揮了感動人心的力量。最近幾年的民調,台灣認同的比率已佔絕大多數,且又逐年上昇。相信只要大家持續不懈的努力,台灣意識教育建設的前景是光明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