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閩南語源流考



閩南語源流考

蔡百銓

台灣民俗宗教信仰成為中國對台政治統戰的切入點。今年五月底下旬,河南信陽市豫劇團在台灣四座開漳聖王廟與一個戲劇廳,巡迴演出豫劇《開漳聖王陳元光》。兩岸政治或可切開,但是文化無法切割。

我研究民俗宗教,進而重溫漢語與閩南語。台灣同時存在著漢語老中青三代同堂:閩南語、客家話、當前的漢語或普通話。台灣閩南語包括兩大腔調:漢語上古音的泉州腔、漢語中古音的漳州腔

泉州腔保存著漢語上古音,才是最少受到異族影響的正統漢語。秦朝末年與漢朝末年及三國時代,中原戰亂,北方漢族南下進入福建地區。而公元310年永嘉之禍後,晉朝皇室南遷,漢族更大舉南下,帶來四世紀中原漢語上古音,並與日後北方官話隔絕,形成泉州腔。明清時期,泉州腔通行於福建省泉州府轄下的七縣:泉州三邑(晉江、惠安、鄭成功故鄉南安)與其四縣同安、安溪、永春、德化

漳州腔保存著唐朝末年漢語中古音,揉和七世紀「開漳聖王陳元光與十世紀開閩聖王王審之從河南省率領南下的兩批大移民潮的口音他們來中原漢語的古音,在閩南融合演變為漳州腔。茲分別簡介如下:(一)公元七、八世紀唐朝時期618-907陳元657711)帶兵逃難進入閩南他的屯墾地盤夾在福建泉州與廣東潮州之間,奏請朝廷設置新的漳州。公元687年武則天允許,任命他為首屆漳州刺史世襲四代。後人供奉陳元光為開漳聖王;(二)公元十世紀五代十國時907-979王審知(862925)率兵進入福建,建立閩國(909945),後人尊奉他為開閩聖王。

台灣史專家郭弘斌指出:泉音系較為沈重,漳音系較為清揚。漳州話容易學,故有「泉女嫁漳人,入門腔調即變。漳女為泉婦,至老音調不改」之說,俗諺譏為「泉州人背祖也」。兩支音系大同小異,可以溝通。

廈門夾在西南方漳州與東北方泉州之間。廈門話夾雜著漳州與泉州腔漳泉濫,可以說是閩南語的標準語。洪惟仁教授主張,台灣閩南語細分起來不止一百種,分為偏漳腔、偏泉腔、混合腔三種,其總趨勢是融合為不漳不泉、亦漳亦泉的「漳泉濫」。

有趣的是,陳元光與王審之的故鄉都是河南省光州固始縣,固始縣乃有「唐人故里、閩台祖地」之稱。2008年固始縣政府開始舉辦年度「固始與閩台關係研討會」,並從次年開始舉辦年度「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廣邀閩台與海外鄉親參加。

中國政府對台統戰,利用台灣的開漳聖王崇拜作為切入點。2014年五月廿三日起,河南「信陽市豫劇團」開始在台灣巡迴演出大型歷史豫劇《開漳聖王陳元光》,地點包括宜蘭壯圍永惠廟、南投草屯陳府將軍廟、雲林斗六福興宮、高雄縣鳳山開漳聖王廟、台北國軍文藝中心戲劇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