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針對台鐵台北機廠全區保存爭議聲明全文

針對台鐵台北機廠全區保存爭議聲明全文

位於台北市的台鐵台北機廠,因鐵路車輛維修機能遷移後之保存爭議,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有下列看法/聲明

一、台鐵11佰多億台幣的累積虧損,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擬藉由與台北市政府進行地目變更的作法,得以銷售處分土地換得高額收益,弭補帳面累積虧損。然鐵道事業經營赤字的問題,多為經營體制與相關歷史因素造成,若為公共服務事業,應由主政部門會同立法院充分溝通檢討,給予台鐵合理經營條件或政策性貼補方為正道。台灣鐵路管理局所持有資產之處理應符合全民最大公共利益考量,逕行出售與業者做商業開發或建置豪宅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各界迭有質疑。另,觀察鄰近地區如香港與日本等,對於鐵道週邊事業的經營態度積極,鮮少有如台鐵一般只懂得割地賣地。本學會呼籲,台鐵應當從台北機廠議題上放手,徹底改造組織,轉向鐵路車站週邊附屬開發利益著手,尤其是環島各頭、二、三等車站可建構當地轉乘與附屬事業發展如商業樓地板出售/租、地方產業文化推廣行銷中心、官署與居住社區與車站共構或連通等兼顧收益與服務雙贏的策略,這才是當前先進鐵道事業發展的本題。

二、都市熱島效應問題來自都市叢林,鋼筋混凝土建築本身吸熱快散熱慢的問題外,其他如引進人口居住所產生的機動交通工具排放(以步行標準,未鄰近任一條捷運線)、室內空調的散熱等加成效應交疊造成,因此,都市發展到一個程度的時候,應該透過保留某些區塊來進行低度開發與綠化。而台北機廠與松山菸廠正是東區都市化超限發展的降溫與減碳區塊,可在全區文化保存的視野下持續綠美化以釋放公共空間給民眾休憩。但,北市府都發局從不見此發展角度,以都更為名,從事地目區劃變更等出賣行為;又以目前各豪宅的管理方式,雖為公共巷道或開放空間可進行植樹綠化,卻在豪宅建妥後,以保全或圍牆拒絕非居民共享,前例如此,仍圖以本公共說明會方式取得執行正當性,其邏輯與立場令人費解。

三、台灣過度講究資本發展,對於文化方面多是講求淺層且表面化;換言之,藝術文化的目的,在於改善民眾的氣質,而文化本身也可如歐洲等藝術重鎮建構一定的產值,尤其在相關從業人的價值方面。試想,台灣修習藝術學院背景的小孩,是否可透過所謂美術展館的建立,除了館務的職缺薪資外,從事文化創作的人,能因此館的興設,建立足夠的市場與從業收入水準讓這些人獲得尊重與平穩的生活嗎?如果答案不那麼肯定,所謂「仿奧塞美術館」的政策,在中山北路/圓山已有市立美術館的對照下,便顯得相當吊詭,應仔細探究其動機。

四、循上,台灣對於工業文化資產的保留,觀念極度落伍,這方面的資產不論是航空、軍事、交通技術、其他機械產業文化等,在先進國家多妥善保留給後人,這並非單純的產業標本收納,而是技術興趣的培養與教育,讓下一代從前人在技術發展的經驗上獲得啟發與興趣,以主動積極進入學習,培植國家重要的技術人才。因此,主政者對於文化兩字缺乏廣泛深刻的體察,這才是令人扼腕的地方。


綜合以上各點,台鐵台北機廠作為台灣近代化重要的建築與機械技術標地,如官署只是在已有北美館的重複投資下,拿著國外的範例胡亂照抄,是否能就此提升台灣的文化素養與文化產業的深度?大家應該都不會相信。另外,基於台灣是華人世界最民主的聖地,其價值在於公民參與的尊重度,官方單位對此也責無旁貸;相關的議案,肯定不是透過表面上華麗的辭彙與空洞的簡報來掩蓋與模糊焦點,而是透過溝通,更誠懇的聆聽與修正,讓市民/國民透過積極參與產生高度共識決,這才是脫離欺瞞與封建專制的外衣,走向成熟公民社會的唯一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