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基本教材新解(2)
台灣民主人權平台 沈芃岳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我很喜歡分享一個美國高階管理者流傳的問題:「如果有兩位應徵者──前者絕頂聰明,但是非常懶惰;後者勤懇努力,但是非常愚蠢,一個優秀的領導人會錄用哪一位應徵者?」
有趣的是,臺灣的莘莘學子們有超過90%的比例,幾乎只需要用反射神經就可以回答出:「我們要雖然不聰明但懂得努力的員工!」
這樣的想法,不外乎是因為在傳統儒家文化教育的薰陶之下,我們雖然被薰陶了一種對刻苦勤勞的肯定,卻也很不幸的被灌輸了一種對於智慧、天分的恐懼,所以當社會上出現一位幽默睿智、口條清晰且善於運籌帷幄的人,很難避免的,眾人也會將他的聰明才智與奸巧、驕傲畫上等號。
然而這樣的反智思維對於整個社會有幫助嗎?
個人常常聽到一種對於當今馬總統的支持論調:「至少他不貪污。」雖然對於馬總統不貪污這件事情,個人必須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然而姑且先承認不貪污這個前提是正確的,然而一個不貪污卻沒有智慧的總統,有辦法管理他任用的官員不去上下其手嗎?有辦法去設計出一套讓整個政府不需要貪汙、關說,就能運作順暢的系統嗎?
而一群反智的人民,能夠擺脫功利的升學主義,營造一個追求多元公民知識的社會嗎?如果人民缺乏邏輯、缺乏社會觀察的素養,該如何從茫茫候選人中,真正做到選賢舉能?又該如何監督自己的政府,阻止行政部門為了私利而擴權?
我們常常羨慕西方國家如瑞士、德國以及北歐諸國的民主制度運作良善,然而我們往往也忽略了他們在培養國民素質時所作的投資,因為這些老牌的民主國家深深理解:只要全體國民有良好的民主素養,政府由任何一個人或政黨來領導,差異不大,畢竟有智慧的選民,不會允許他們的候選人踏上錯誤的道路。
因此,假使遇到了兩位應徵者,一位聰明不努力,另一位愚笨卻認真,有智慧的領導者,應該會這樣思考:「聰明的人很少犯錯,但沒有熱情的員工不會為公司帶來益處;愚笨的員工常常犯錯,而努力的性格,會讓他犯下更多的錯,讓更多同事來彌補他犯下錯,對公司造成莫大的傷害。」
所以我們該下的決策是──兩個人都不能錄取,因為我們需要的,是既有熱情,也有智慧的人。
所以我們該下的決策是──兩個人都不能錄取,因為我們需要的,是既有熱情,也有智慧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