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革命清軍贏變輸的關鍵在袁世凱
楊上民
獨立之成立
八月十九日(癸丑日,即陽曆10月10日),武昌起義之紀念日也。先一日,於偵獲諸革命黨時,搜出名冊,多係軍籍(孫文謂:是砲兵與工程等營兵士),瑞澂大駭。至是日,以槍彈發旗營,使捕張廷輔,而繫之於警署。於是軍界人人自危,決計發難,以為孤注之一擲。晚間,首由工程第八營左隊,掣下肩章,臂綴白布,槍斃排長隊官數人(孫文謂:熊秉坤首先開槍發難,而蔡濟民等率眾進攻,開砲轟擊督署)。於是工程全隊及步兵,同時響應,更迎合駐城外之礮對八標、馬隊八標,一律入城,擊走張彪。架礮於蛇山楚王台二處,向督署、藩署、司令處,各方面射擊,聲震屋瓦,光燭雲宵,居民一夕數驚。瑞澂早匿於楚豫兵輪。(有謂瑞澂立逃漢口,請某領事如約開砲攻擊,瑞澂見某領事失約,無所倚恃,乃逃上海),參謀鐵忠與藩司連甲,亦潜行已久,各署竟無一官,武昌全城,遂為革命軍所據。翌晨,分兵渡江,取漢陽漢口。漢陽之兵工廠,漢口之巡防隊,亦一律服從,一晝夜間,三鎮權統握於革命軍之手,而湖北之獨立成。
獨立後之戰事
自鄂省獨立之警報至京師,清政府急令蔭昌,率近畿陸軍南下,復令薩鎮兵率海軍抵漢口,又令程允和率長江水師助之。蓋欲水陸交攻,使武昌無立足地也。豈知自八月二十六,至三十日(10月7日至10月21日),南北兩軍,交戰於漢口、劉家廟等處,已歷五次,大都北軍失利。海軍及長江水師,亦不甚協力相助。清政又起用袁世凱,督師南下,旋將蔭昌召還。使馮國璋統率第一軍,段祺瑞統率第二軍,於是南北復交戰。革命軍稍不能支,北軍直逼漢口,縱火焚華界民屋,自九月初九日(10月30日)以後,煙燄蔽天,三日不絕,民屋被毀者,十之八九,亦一浩劫也。未幾,召袁世凱返京,命任內閣總理職,遂以馮國璋代執兵權,南北相持又半月餘,漢陽亦為北軍所得,武漢三鎮,已喪其二,聞者頗為武昌危。幸漢口英領事,由英使朱爾典之授意,出任調停,開南北議和之機,而湖北之獨立乃無恙。
袁世凱想當總統竟回逼溥儀退位
滿清因武昌革命遂請袁世凱領軍攻打武昌起義的新軍,即所謂的革命軍。革命軍實為烏合之眾,被清軍薩鎮兵率海軍抵漢口,又令程允和率長江水師助之,蓋欲水陸交攻,使武昌無立足地也。又遭馮國璋之清軍守踞漢陽,武漢三鎮,已喪其二,聞者頗為武昌危。幸漢口英領事,由英使朱爾典之授意,出任調停,開南北議和之機。
此時,孫文誘騙內閣總理袁世凱,回逼清皇帝溥儀遜位,溥儀如遜位,可由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於是袁世凱謊報清軍不敵革命軍之不實消息給溥儀,要求溥儀遜皇帝位,接受開南北議和會議。袁世凱遂以內閣總理代表清廷身分,接受英國駐華領事朱爾典之調停,開南北議和會議。議和條件就是:
一、清皇帝之名號終身不變,以外國君主之禮待之。
二、暫居宮禁,日後退居頤和園。
三、其年俸若干,由新政府提交國會議決,惟不得低於三百萬之數。
四、陵寢宗廟永遠奉祀。
四、陵寢宗廟永遠奉祀。
五、奉安等處工程照實用數支出。
六、滿蒙回藏之待遇與漢人平等。
袁世凱在清軍大捷之時,為覬覦中華民國總統職位,竟然謊報不實之戰況給皇帝,所以說,滿清之失敗,是敗在英使朱爾典之調停,敗在想當大總統而出賣滿清的袁世凱,不是敗在革命軍,更不是敗在孫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