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開創台灣國民樂派-推薦顏綠芬教授「台灣的音樂」講座

開創台灣國民樂派-推薦顏綠芬教授「台灣的音樂」講座

蔡百銓

文化建設是台灣建國的最重要工程之一。建國包括兩種意涵:建設國家、建立台灣國。建立台灣國目前形格勢禁、難以開展,但是開創國民樂派,以音樂建立台灣魂,卻是隨時都可以努力的。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學音樂的。但是當有人為建立台灣國民樂派而努力時,我可以為他們敲敲邊鼓、跑跑龍套。李登輝基金會的「台灣講堂」今年秋季推出顏綠芬教授的「台灣的音樂」講座,很值得我們前往聽講與學習。

文化是台灣的靈魂

文化是台灣的靈魂,經濟是台灣的筋骨。沒有文化,台灣人就是行屍走肉、鬼影重重。有甚麼樣的文化,誕育甚麼樣的人民,產生甚麼樣的政治,這是天經地義的。爛文化產生爛人民、爛政治、爛政客,劣幣驅逐良幣。好文化才能產生英雄豪傑,也才能讓真正的人才取得建設台灣的舞台。台灣近三十年來政治發展歹戲連棚,赤裸裸權力鬥爭不斷上演,難道我們還看不夠、聽不夠嗎?

經常聽到老土政客引述美國總統傑佛遜的高見:「美國人第一代要學政治、軍事,第二代要學農業、工程。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到了第三代子孫就可以學習音樂、藝術,能夠過更好的生活。」

這款政客認為台灣人現在還處於第一代,所以應該讓他們繼續領導。
問題是他們確實半生戎馬,但是他們修憲卻把憲法修到沒有人看得懂的地步,教改卻摧毀技職教育並且搞出160多所大學。搞政治搞得昏天暗地,讓百分之44受訪者不相信民進黨具有執政能力。建設國家不足,毀滅台灣卻綽綽有餘。我們沒叫他們不要搞政治,他們卻叫我們不要搞音樂。音樂與政治齊頭進行總可以吧!

如果我們現在還算是台灣人第一代,那麼過去三、四百年的祖先、或是比較接近我們的二二八世代算不算是台灣人?如果我們現在是台灣人第一代,那麼依照傑佛遜總統的說法,我們是否就不必同時重視農業與工程、音樂與藝術的人才嗎?如果2016年民進黨因為國民黨太爛而再度撿到政權,是否推出那位三流鋼琴匠繼續主持文化建設?

台灣國民樂派

文化是甚麼?廣義的文化包山包海,人間一切事物都屬於文化範疇。有形的稱為物質文化,無形的稱為非物質文化。現在我們把文化範圍縮小,就只談談音樂好了。世界上可能沒有任何事物會比音樂更具有感染力。帕華羅帝演唱的《聖母頌》(Ave Maria)、韓德爾作曲的《彌賽亞》扣人心弦,聽眾即使不是基督教徒也會感動不已。林永生作詞、王明哲作曲的《海洋的台灣》令人血脈澎湃,不想衝鋒陷陣都不行。

文化建設在台灣應該營造「具有世界風貌的台灣文化」,不是建設馬總統所謂的「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台灣應該是主詞,不是形容詞。而音樂建設應該創造台灣國民樂派。國民樂派英文作為nationalism,原意就是民族主義。陳麗菊女士說得好:「具有台灣性,才有國際性」。  

國民樂派是指十九世紀後半,西方音樂邊陲國家產生的一種肯定與發揚本土音樂主題與題材的熱潮。這種熱潮來自對抗當時音樂主流國家的宰制,包括對抗德國的器樂勢力、義大利和法國的歌劇等的壟斷。國民樂派中最重要的是俄國(五人團The Five),其次是挪威(葛利格)、芬蘭(西貝流斯)、捷克(史麥塔納)、西班牙(薩拉薩德)、以及比較後起的匈牙利、南美,美國(紀白特、葛希文)等。台灣國民樂派需要更多人努力耕耘。

顏綠芬教授的「台灣的音樂」講座,從1091218總共十講。顏教授是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音樂博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教授。她將有系統介紹台灣國民樂派。這十次演講講題包括長老教會的聖詩、從傳統邁向現代的1930年代流行歌曲、陳泗治、江文也、呂泉生、郭芝苑、許常惠、盧炎、馬水龍、蕭泰然。聯絡電話(02)28084777521沈先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