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中國崛起與亞太民主連線的形成

台灣安保協會新聞稿

中國崛起與亞太民主連線的形成


台灣安保協會今(7)日舉辦「中國崛起與亞太民主連線的形成」國際研討會,由理事長羅福全邀請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立法委員也是前外交部長陳唐山、前駐日代表許世楷、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林文程院長、美國前副總統安全顧問葉望輝、日本前防衛大臣森本敏、日本國際論壇主任研究員小金丸貴志、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地緣經濟與戰略組主任Sanjaya Baru、印度政策研究學會 (SPS) 特聘研究員C. Uday Bhaskar等十幾位亞太安保領域的專家學者出席發表觀點。與會者包括各國外交使節以及各界人士約200餘人,共同探討中國崛起與亞太民主連線形成的東亞情勢。

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羅福全於開幕致詞時表示,台海和平是亞太區域安全非常重要的環節,維持台海和平並非台灣與中國「一對一的關係」,台灣絕非是一個被孤立的國家。近年來中國與美國在亞太區域逐步提升戰略上的影響力。現在台灣在亞太區域的戰略地位更為重要。兩岸如何維持台海和平、台灣如何積極與中國對話,都是目前非常重要的課題。

羅福全理事長還表示中國經濟成長過程中逐步現代化。將來能否如同台、韓一樣,從一個黨、政、軍結合的專制國家逐步走上民主化國家?或者將以狹隘的中國民族主義為後盾,逐步傾向軍事冒險主義國家?中國今後要走哪一條路還沒決定,這使得亞太區域逐步邁向一個不穩定的時代 (age of uncertainty)。為此,美日同盟與亞洲民主國家的連線將提升足以制衡的軍事力量,使它成為一道具有阻嚇力量的防波堤,期能抑止因為中國的崛起所引起任何二國之間有關領土或領海的衝突。這並非與中國敵對,而是希望能促使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在亞洲扮演建設性的角色。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於貴賓致詞時提到他今年六月訪問美國華府與歐巴馬政府亞太事務官員會談,在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與國際戰略研究中心 (CSIS) 合辦的場合發表演說,提出的三個R的訴求:責任 (Responsibility)、和解 (Reconciliation) 與再平衡 (Re-balance)。他呼籲美國在「重返亞洲」的戰略藍圖中,重新平衡台美關係,讓台灣成為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中的重要拼圖。

他表示,民主進步黨曾經執政過,目前正針對執政時期各項國內外政策虛心進行檢討,作為未來執政的準備。國際社會對民進黨關注日甚。民進黨過去一年多來也用實際行動展現對區域夥伴們的承諾。民進黨會用負責任和具戰略高度的政策,來確保重新執政後的兩岸和平與區域繁榮。

在第一場次「美國再平衡政策與台灣的角色」中,前美國副總統安全顧問葉望輝表示,優先與美國的盟邦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在華府或是美國其他地方找尋新的朋友、靈活因應「維持現狀」,並為美國替選戰對手背書的可能性預作準備,這是目前現階段建議台灣可以去做的事情。與談的前外交部次長高英茂表示,台灣人民必須痛下決心,積極對美國各界推展「公共外交」及「全方位外交」新攻勢,讓他們充分聽到並瞭解台灣人民真正的心聲。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對此表示,如果民進黨能夠執政,必然會強化和民主國家的政、經、軍、文各層面的關係,讓台灣和其他民主國家能夠真正緊密結合在一起。他也希望美國與日本的朋友能夠看清楚,台灣內部誰才是美國、日本真正的好朋友。

在第二場次「日美同盟與亞太安保」中,日本前防衛大臣森本敏指出,對日本而言,安全保障上最大的課題依然是中國或北韓的核武和通常戰力的威脅或是伴隨其使用所產生的威脅。日本政府的安全保障政策是以美日同盟為基礎,重現強力的國家安全保障的目標。日本國際論壇主任研究員小金丸貴志表示,安倍政策的觀念主軸是「民主主義」、「法治」等價值思想,做為具體安全保障政策的法律表現。所謂在國際社會的「法治」,具體上主要是指習慣國際法和多國間協定,而考慮「以武力改變現狀」,是不尊重國際法的做法。安倍政府親台的態度、日本人民對台灣社會的深厚信賴與好感,是前一代累積的貴重遺產。台灣與中國同時在釣魚台列島引起爭議,使得日本對台灣政府的信賴度下跌。因此希望馬英九總統能夠切實落實「東海和平倡議」中遵循國際法的說法。

在第三場次「中國崛起與印度洋新局勢」中,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地緣經濟與戰略組主任Sanjaya Baru雖未出席但於論文提到印、中關係時表示,為了確保亞洲區域內的和平穩定與經濟繁榮,印度跟中國都有責任和亞洲其他主要勢力攜手合作,特別是雙方必須創造許多以合作為前提進行交往的原則,我們必須嚴肅看待印度洋「新局勢」已經逐漸成形的事實。印度政策研究學會(SPS)特聘研究員C. Uday Bhaskar認為,中國的崛起使得在賽局中的主要強權都可能因中國的一舉一動而對未來長遠發展造成衝擊,印度必須正視中國持續成長的經濟實力,以及其使多數南亞國家深受其影響的結果,並針對這點做出適當的回應。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提到,近三十年來的中國崛起改變亞太與世界局勢,然中國經濟的成長動能已過,取而代之未來將崛起的可能是環印度洋區域。對台灣、日本以及美國等國來說,如何與這個逐漸形成且必然在未來占有關鍵地位的「環印度洋經濟區」發展關係,是處理「後中國崛起」時代的關鍵,也是台灣現在要處理的問題。另一位與談的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陳牧民副教授表示,印度與中國之間由於領土糾紛與地緣戰略兩大因素,使得衝突往往多於合作,特別是印度普遍存在「中國威脅論」。台灣不能只將印度洋地區視為拓展商機的新興市場,而是進一步爭取讓印度成為台灣在國際事務上的實質盟友,同時並以台印關係為核心,聯合其他重要的亞太民主國家,建立西太平洋的區域安全網。

在最後的圓桌會議中,學者專家們認為美國的「再平衡」戰略,顯示美國重返亞洲的決心。美國的戰略佈署並非冷戰時代的圍堵戰略 (containment strategy),對中國更不是敵對關係而是基於勸阻戰略 (dissuasion strategy)。日美共同以提升對中國軍事抑止力量做為後盾,美國支持各方在不受威脅下,採取合作的外交途徑,解決各種領土爭議,反對任何一方採用武力或威嚇的方式,尤其對台海維持和平採取一貫的立場。台灣並非一個被孤立的國家,而是亞太區域擁有民主主義共同價值觀的國家的重要夥伴。國際研討會順利閉幕,從美日印三方觀點探討「中國崛起與亞太民主連線的形成」問題,並由台灣專家學者進行與談評論,成果相當豐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