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對國際經貿與金融市場的衝擊報導
阿湯哥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與「推動台灣公投入聯」理念之堅定支持者
美中貿易戰正如火如荼地在開展中,至今絲毫沒有和緩、降溫的跡象。主戰的美中雙方不是僅單純的「喊話」而已,反有一觸即發且態勢逐漸升高中。美中貿易戰無疑地將對全球經濟的衝擊至為鉅大,牽涉到舉凡和美中兩國有直接貿易的國家或地區皆無法倖免,其影響層面還包含經貿、融資、股匯市等金融市場。本文作者參酌自由時報今年6月25日出版的三篇新聞報導,如歐陽書劍:「書劍集》旁觀美中貿易戰之外」、盧永山:「英央行示警︰中國硬著陸
英銀行倒大楣」暨楊芙宜:「〈國際市場展望〉貿易戰四處烽火
亞股火燒屁股」,筆者得到的觀點或結果如后所述。
美中全面爆發貿易戰,看來不再像是「捕風抓影」,在透過「協商、喊話、制裁、反制」的過程在循環中,特別是中國習近平陷入「進退」兩難中,迎戰或者勸和,顯有被迫拉高對抗的焦躁感及解決的急迫性,最後中國恐必須承受「改變現狀」的痛苦,屆時長年累月的對美貿易順差金額恐消失於一夕中,並嚴重地傷害中國的經濟成長,其衝擊至其民心與國安甚鉅。換言之,美中貿易戰不是美、中雙邊的大事而已,各國也都難逃折磨,只是程度上有輕重的不同。美國總統川普改變經貿談判慣例,不再是「一對多(個國家或地區)」的模式,改為選擇「一對一」的解決方式。美國放棄區域經濟組織如TPP,要求改採雙邊協商,堅拒再讓美國成為各國挖錢「撲滿」的貿易模式。至於川普的經貿對手很多,遍及全球各洲,向鄰近美國的加、墨兩國及歐盟等,皆不滿意美國的作為;但美國的「No. 1」經貿敵手還是中國,彼此的經貿關係最為密切且為不對等。中國對美每年貿易順差高達3,700多億美元 (折合約新台幣約11兆元之多,這是台灣5年半的中央政府總預算的金額),加上智財權及技術竊取的鉅額損失,且未來將嚴重地衝擊到美國的國安。所以,川普對中國500億美元再加上兩個2,000億美元進口商品課徵「懲罰性關稅」的喊話,更加諸美中貿易戰處於緊繃且難解的對立局面。
中國在面對美國採取貿易戰步步進逼時,說「奉陪到底」的反擊時,恐將陷於「進退失據」的立場或角色,因為中國長年在美方攫取鉅額的貿易順差,至今面臨獲利「回吐」的時刻,故其官方聲明經常在開放與封閉之間搖擺不定,將自己套入了「退若維谷」的困境。故中國傷害必定鉅大,卻不會是唯一受到影響的國家,這是全球性的問題。專精國際經貿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 (Paul Krugman) 教授,提出了三個基本問題: 一是關稅會提到多高? 二是國際貿易會降低多少? 三為全面貿易戰的代價有多大? 他在綜合歷史資料與計量模型研究後,其結果如下: 「全面貿易戰的關稅,將至少達到40%以上」;「國際貿易可能因此減少70%」,而「美國進出口貿易金額占美國國內生產毛額 (GDP) 相對較低,在此情況下,對美國的福利損失 (welfare loss) 將約為GDP的2.1%」。顯然地,美國也呈現「殺敵一千,自損七百」的接近「零和遊戲」情境中。
美中是全球前二大的經濟體,分別為最大進口國及出口國;倘若美中全面衝突爆發時,所有國家都會受到影響。今年三月份,台灣央行曾沿用高盛資料顯示: 當美國進口減額為其GDP的1%,台灣的GDP將會減少0.8%。值此同時的中國亦採保護主義減少其進口GDP的1%,則台灣GDP減額將達到1.8%。台灣在2017年的GDP為5,700多億美元,同年對中國與香港的出口合計約為1,300億美元,對美國的出口則約為370億美元,故美中港三地合計占台灣出口比重超過50%。由此觀之,美中貿易戰爆發,台灣果真能不受影響、置身事外而能「雲淡風輕」嗎? 因此,建議小英政府必須及早提出對策因應,蓋美中貿易戰更甚於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化與2008年的金融海嘯對於台灣經濟的衝擊。美國進口額約占其GDP的15%,萬一其進口果真減少七成,則其進口減額達到GDP的10%以上,綜合前述克魯曼的粗略計算與台灣央行的分析結果,台灣受到美中全面貿易戰的影響將非常的驚人,屆時恐發生轉單、在地生產的「替代效果」,人力及資本的流動與跨國產能的重置、調整,台灣也無法馬上能夠安排妥適,故必須及早因應可能的變局。
至於英國和中國的關係,於1997年撤離香港後,理應和日趨疏離或相關性低才對。但令人驚奇地,日前英國央行
(英格蘭銀行) 示警︰「中國硬著陸 英銀行倒大楣」,因為美中貿易戰的開打,恐發生中國經濟「硬著陸」(經濟崩跌)的發生,對英國金融體系將會受到重大的衝擊;英國銀行業在對中、港去年曝險金額約為新台幣24.1兆元 (逼近6千億英鎊,約為7,958億美元),該金額超越美、日、韓、歐元區之總和,但英國GDP規模僅為這些經濟體GDP總和的1/15,顯然英國銀行業出現集中比例在中、港地區有「偏高或過熱」的情況。之前中國快速的信貸擴張,引發英格蘭銀行決策人士的憂心中國經濟突然成長放緩的風險及其所帶來的「後遺症」可能擴散到全球。中國的信貸擴張是有紀錄以來規模最大、為時也最久,最後還是會發生風險或問題。若信貸風險使得中國的GDP降低一成,則英國經濟將因貿易額減少因而萎縮1.4%。若此風險透過金融市場在「放大」,則產生的衝擊可能加倍,等於是說英國經濟恐未來會出現趨於零或負值,故不可言輕也。美中貿易戰的可能風險,將會導致全球貿易減少,像英國這樣的開放經濟體必受危及。雖英對中的直接貿易的曝險較低,英國出口額僅4%輸往中國,但英、中之間透過歐盟間有相當規模的間接貿易連結。中國,是歐元區第三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與英國。所以,若美中貿易戰果真開打時,絕對會波及歐元區市場的穩定貿易。
至於美中貿易戰的烽火連天,也衝擊到亞洲股市與匯市的穩定度。一週來在美中貿易戰的情勢升溫下,受到美國川普總統「揚言」再對中國2,0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衝擊下,致使中國的股、匯市雙挫,其中上海A股週線跌幅逾4.4%、人民幣兌美元的即期匯價單週貶深達1.2%。歐盟在報復美國「鋼鋁稅」的新關稅措施於本月22日生效後,印度、土耳其也宣布對美國進口實施「報復性」關稅。等於這些是「你來我往」的相互報復性關稅持續行為,在美中貿易戰陰影下的全球股市無法平靜,出現週線幾全線下跌,尤其亞股的週線跌深。像香港、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股市週線跌幅介於3.2%至6.2%。自今年2月中旬,美國川普宣布開徵「鋼鋁稅」後,全球股市市值業已蒸發達到2.5兆美元,市場實不容樂觀看待;若從今年1月下旬的世界股市高點計算,市值更蒸發高達7.2兆美元,損失至為慘重。加上美國央行聯準會(Fed) 在持續升息的效應下,也致使總體金融環境出現較之以往更為緊縮的情況。全球科技產品約1/3是在中國組裝;而外銷美國產品的零組件,則在日本、南韓、台灣生產。本週以來,中國滬、深股市重挫4~5%,而台、日、韓三國股市主要指數單週跌幅則分別為1.7%、1.5%與2%,較之於中國、香港與前述的東協各國稍微和緩些。至於在匯市方面,美中貿易戰的頭號對象是中國,其人民幣匯價展望不佳,呈現直落的趨勢,人民幣兌美元在近5個交易日貶值超過1000點(逾1角),即時人民幣匯價本月22日亦收盤在以「6.5027」兌一美元,創下近半年來的「新低」紀錄,單週貶值幅度高達1.23%,為去年9月中旬以來最大的單週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