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9日 星期二

湯潮勳_中國製造業節節敗退 台商的逃命線_0703




中國製造業節節敗退台商的逃命線!?

美中大阪G 20國際會議於日前結束,看到了雙方語氣趨於和緩,不再劍拔弩張,好像呈現「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憧憬。習近平在乍看下,擬釋出若干「利多」訊息如市場開放等,美國亦暫緩課徵關稅與對華為對無關國安產品稍微寬鬆些,試問:果真在美中經貿情勢下的「貿易戰」得以鬆一口氣,否極泰來?!從自由時報今年72日記者黃佩君、王孟倫報導:「外銷訂單 國內生產比超越中國」( [1]),得知外銷訂單台灣與中國生產比率變化 (單位:%,資料來源:經濟部) 如下所示:台灣製造比率 (1)2013-48.52014-47.42015-44.92016-45.82017-46.82018-47.9。中國製造比率 (2)2013-47.12014-47.42015-48.62016-49.42017-47.92018-46.7。雙邊差距 [(1)-(2)]2013-+1.4*2014-02015-(-)3.72016-(-)3.62017-(-)1.12018-+1.2*。由前述數據得悉,台商似乎處於「後知後覺」的被動狀態,對中國始終抱有高度的期待,從2014年在「太陽花」學運後還是固守在中國製造,當時醞釀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絲毫沒有任何的動搖,儼然台商被綑綁在中國的態勢非常明顯。若非美國總統川普在2017年元月份上任後著手推動「貿易戰」並以提高關稅稅率為手段,台商普遍奉行「中國製造、輸出美國、發大財」的傳統外貿策略。殊不知此刻國際經貿情勢蛻變且無常,令人目不暇給、疲於奔命,稍有不愼恐導致破產敗亡的悲慘命運。特別是在中國製造的台商多半是採取微利代工模式,難以負荷美國的高額關稅稅率,等於其身家性命幾完全受制於美國的經貿政策。從過去「自由貿易 (free trade)」變成今日「公平貿易 (fair trade)」,簡直台商在中國製造業必將深受其害,就是受到美國對中國「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連帶性影響而無法倖免於難。

首先,去年高出1.2%4年來首見,凸顯生產線回流台灣的事實。美中貿易戰以來台商回流台灣投資日益熱絡,經濟部統計去 (2018)年外銷訂單在國內生產比重達47.9% (增加1.1%),雖時點為稍晚些,但這是台商四年來首度高於在中港生產比率。調查顯示,中國台商有15.8%考慮將產線移出中國。其中有49.2%%打算「新南向」(註:這是蔡政府在2016年上任後力推的對外經貿政策),主要是紡織等勞力密集產業;有41.8%將移回台灣,主要是高科技業,特別是中、高端的產品。美中貿易戰給予台灣最大契機就是生產基地的轉變,從長遠上來看,可有效將生產基地從中國移回台灣,等於是從中國撤出,台廠普遍作法是把高附加價值的部分移回台灣生產,而附加價值較低的轉移到東南亞國家製造。其次,根據「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統計」,我國去 (2018) 年外銷訂單在中港生產占比仍達46.7 (年減1.2%),移轉效應非常的明顯。經濟部指出,調查顯示台商移轉分工回台之趨勢至為明顯,期望移回國內者以資訊通信產品、光學器材及機械等高附加價值產業為主,比率分別為70.8%、66.7%及50%,其中電子業高達70%,符合近期台商回流的主要業別。此表示中國製造的「黃金期」已經過去,「告別中國 (say good-bye to China)」乃為不得不的選擇。至於有意願前往「新南向」者,主要是偏向勞力型產業例如較為需要人工或原料、生產基地較為龐大的產業,像紡織、基本金屬製品及電機產品,該比率分別為100%71.4%70.6%;其中紡織業已經全面移向東協國家生產為主。最後,移轉生產線的時間點,調查顯示有43.4% 擬今 (2019) 年就著手離開中國,或許此時點是稍晚些。事實上,自2012年後不少廣東、福建地區的傳產業台商,早就規劃移往越南等地。美中貿易戰的結果,使得台廠評估中企的威脅程度減低,但「新南向」國家對台商的壓力增加,因為美國關稅調高是針對中國為主,致使中國受害。台商認為外銷訂單競爭最主要對手是中企,比率降到四年新低 (23.1%);認為「國內同業」是最大競爭對手比率來到五年新高 (50.7%);由此觀之,台商自己人反成為競爭程度最高的對手,形成為自己人殺自己人的慘狀。東協國家是最主要競爭對手比率為七年來新高 (2.7%%),表示東南亞是「下一波」潛在的未來對手。這項調查廠商共2,770家、樣本回收率98.7% (註:幾全面回收,表示此調查結果的可信度是非常高)

PMI (採購經理人指數),觀察製造業榮枯的一項重要數據;通常數值50為一個非常重大的關卡。從自由時報今年72日財經頻道報導:「財新公佈中國6月份製造業PMI指數 寫下今年1月新低」( [2]),得知中國製造業繼續面臨萎縮,實無法樂觀以對。《財新》日前公佈6月份製造業PMI指數為49.4,不僅意外落在萎縮區間,此數據更寫下今年1月份以來的新低紀錄,此數據低於5月份的50.2。財新公佈的製造業PMI指數低於市場預期,原先《路透》分析師預估,中國6月份製造業PMI指數應會高於50。中國接到新訂單的數量下滑、國內需求減縮、同時出口訂單也隨之跟著下滑,促使6月份製造業PMI指數縮減。綜觀整個6月份,中國經濟正面臨下修壓力。結果不及50,表示中國製造業的情勢非常的險峻,實不可言佳也。

關於台灣製造 (Made in Taiwan) 部份,這是優良的傳統且享譽國際實有強化的必要性。筆者參照今年514日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報導:「蔡號召台商︰台灣製造取代中國製造」( [3]) 得知,美中「貿易戰」日趨於激烈且至今尚無緩和的跡象,蔡總統日前接見「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她『強調政府會當工業區廠商的最好後盾,也歡迎台商回流,用高品質的「台灣製造」取代「中國製造」,爭取更多出口的訂單。最近美中貿易戰的局勢衝擊全球的經濟,但台灣的經濟基礎非常穩固,中小企業更是以靈活和強韌聞名於國際,只要持續升級產業、布局全球,她有信心我們反而可以把握機會,張開雙手歡迎台商回流。去 (2018) 年台灣全年製造業產值達到新台幣14.391兆元 (註:年成長率為6.49%,反高於經濟成長率不及3%),這是政府和所有工業區的廠商好朋友們,一起拚出來的好成績。總統並指出回來投資的台商至今年前五個月截止,總投資額業已突破2,500億元,達成年度目標。期勉所有廠商與政府一起把握時機,加緊投資,一起來拚經濟』。由此得知,值此中國經濟日趨疲困且香港「反送中」事件發生之際,蔡政府實有必要為安定人心起見,亦屬國安的範疇,具體告知國人:「一國兩制」此路不通,台商除了可走「新南向」外,還有一條最好的路就是「回鄉之路 (台灣好,回家尚好)」,政府願意做台商的支柱與全民的臂膀,貫徹執行台商回流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並提高全民薪資,打造「幸福台灣、亮麗寶島」就在此刻,2020蔡政府有決心與能力,繼續帶領台灣人向前行,領航國際,迎向美好未來。


參考資料:
[1] 黃佩君、王孟倫 (2019)。「外銷訂單 國內生產比超越中國」,自由時報,72日。
[2] 財經頻道 (2019)。「財新公佈中國6月份製造業PMI指數 寫下今年1月新低」,自由時報,72日。
[3] 蘇永耀 (2019)。「蔡號召台商︰台灣製造取代中國製造」,自由時報,514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