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5日 星期日

湯潮勳_由一帶一路、國際收支逆差與美中貿易戰 看中國經濟的困境_0502



由一帶一路、國際收支逆差與美中貿易戰看中國經濟的困境


中國這一兩年來的經濟發展日趨險峻,成長力道逐漸疲軟,在一帶一路、國際收支逆差與美中貿易戰等因素之衝擊下,特別一帶一路恐是習近平的「大國崛起」的夢幻產物,恐成效不如預期,可帶動中國過剩物資與技術的輸出,國際收支呈現逆差700億美元更是重大的警訊,而美中貿易戰結局更是尚未趨於明朗化,故中國經濟將由以往的正向觀察,逐漸趨於負向的觀察。換言之,過去諸多得天獨厚的競爭優勢好像有消失的感覺,加上美中在日益緊張下,致使連動地亞、歐、美等國家的政經情勢發展。

從大紀元今年430日責任編輯李昊於「【新聞看點】一帶一路 北京拋多少億被勾銷」報導指出,中共大撒金錢 (可稱為「錢坑」或「無底洞」) 的「一帶一路」項目,正在遭遇挫敗。長達3天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會議,期間達成283項成果,簽署總額高達64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中共官方自我感覺良好,並自稱為「成果豐碩」。若干研究結果顯示,中共撒出的錢越多,所面臨的債務違約風險也就越大;亦有外界質疑,中共近年來撒出的巨額人民幣,究竟有多少能夠回收?就此 640億美元來說,按今年430日之匯率來計算,折合人民幣為4,308.8億元。若以人口平均計算,中國有14億人,每人至少要分擔307元。但中共撒出的錢不僅無法賺錢,甚至連回本都有困難,簡直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根據《金融時報》報導得知:在過去10年,開發中國家和中共重新談判貸款金額約500億美元。該談判有三種最常見的結果:延長還錢期限、再融資與債務減免。在過去10年中,中共作為債權人,和24個國家進行38次貸款重新談判。其中一筆勾消債務 (直接打消債務) 的談判有14次,高達37% (2018年底的埃塞俄比亞、2010年註銷古巴25億人民幣、2015年註銷津巴布韋4千萬美元);予以延長還款時間者,有11次;再融資與改變債務期限 (2015年積欠中共213億美元的安哥拉,馬爾地夫亦然),有13次談判。乍看之下,中共雖是大國,也不是無往不利或者蠶食鯨吞於弱小國家,其籌碼相對是有限的,許多重新談判反而是以有利於借款人的結果了結。由此得知,中共外匯存底在貿易戰的衝擊下逐漸在迅速減少中,國際收支已經出現逆差現象,無錢支撐的「一帶一路」也正在消退中。

根據學界研究指出,中共從2000年至2017年向非洲國家提供1,430億美元的貸款;中共從2005年以來,向拉丁美洲與加勒比地區提供超過1400億美元的貸款。亦有報告指出,中共實行免除向發展中國家發放無息貸款的政策已有10年之久;從研究中剔除了二十多起債務減免的個案,條款從來沒有揭露過。從大量重新談判足以證明,中共「對外貸款的可持續性」出現問題;中共貸款的「回報率低」,都是(源於)機構「能力不足」,項目規劃能力薄弱。中國的「一帶一路」,中共的借貸行為,不像典型的債權國。發放的主要貸款,都是在「全球低收入的窮國、小國、風險最大的國家」。中共「投資的環境,就是其它債權國根本不願意進入的標的,或者是出借的水準不像中共那麼高」。這對中方為一黨私利,中共用國內人的錢收買海外人心,本來「就是個風險」。但中共明知會虧本,甚至血本無歸,但它還是撒大把的錢。中共的「一帶一路」,在外國政府眼裡就是「人傻錢多」、「冤大頭」。其實中共之目的如下:第一、撒出去的錢是老百姓的錢,所以收得回來、收不回來,中共官員都不會受影響;第二、中共撒錢是收買人心。中共的債務減免,往往是要改善雙邊關係。再小的國家,也是聯合國的一個會員國,投票占一席之地。給這些國家撒錢,中共就可以對他們發號施令。當國際組織需要投票表決時,這些國家就得幫中共說話,給中共投票。故儘管錢收不回來,中共還是會做,(繼續)推行「一帶一路」,這是中共推進自己戰略野心的工具。


中央社今年427日報導:「美國看衰一帶一路 美專家透露:中國資金不繼好景不常」,提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好景不常」,理由是中國資金將難以為繼,對外投資正急劇下降。美對中的「一帶一路」,不應該過度反應。因為中國投下的一系列「昂貴但難以持續的賭注」,讓中國繼續撒錢「對美國更有利」。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史劍道(Derek Scissors)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最重要的進展「正在消退」,提到2018年中國國際收支出現700億美元逆差,是中國國企與國有銀行今年停止海外投資的原因之一。加上美國未來可能減少購買中國產品,致使美中貿易逆差縮小,中國國際收支將會進一步惡化,導致資金難以為繼。自習近平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外部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當時中國國力正盛,外匯存底直逼4兆美元,今日因經濟成長趨緩引發資本外流,外匯存底已經流失1兆餘美元。由於中國經濟與國際收支的惡化,加上國內面臨養老金支出上升與稅收減少,「一帶一路」構想恐將被重新評估,其中一些項目成效不彰,恐將不得不縮減規模,甚至完全放棄。筆者心想中國此刻仍對美國享有大量的貿易順差,萬一日後美國大幅削減此順差金額時,中國經濟將如何自處?由鉅亨網編輯江泰傑今年415日報導:「〈分析〉4大因素造就中美貿易逆差再擴大」,得知中國日前公布今年第一季進出口數據,第一季貿易順差從去年同期448.5 億美元大幅上升至 764.6 億美元 (年增 70.5%),創下 2015 年第二季以來的最高值。中對美貿易順差高達 625.3 億美元,占整體順差金額 82%。反而是中美貿易戰愈打,美對中之逆差越來越大。根據美國官方統計,去(2018)年美國對中國進口5,395 億美元,對中國出口1,203.4 億美元,美中貿易逆差高達 4,191.6 億美元,這是相當驚人的數字,據顯然有違當初美國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的本意。若再以上、下半年的逆差金額變化觀之,去(2018) 年上半年中美貿易戰尚未正式開打之前,前6個月份貿易逆差累計金額年增 8.6%;下半年於貿易戰開打後,後6個月年增率上升至14.1%。換言之,下半年的中美貿易逆差金額高於上半年並貢獻全年逆差約六成。至於為何在中美貿易戰下,美對中貿易逆差持續擴大,主要在於雙邊課徵關稅金額占產品進口金額比重不同、中美經濟差異、美元升值以及中美產業結構不同等所致。

自由時報編譯羅綺於今年425日綜合報導:「美中月底續貿易磋商 聚焦7議題」,指出美國貿易代表萊席爾與財政部長努勤將前往北京,自430日起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展開貿易磋商,這次將討論智慧財產權、強迫技術轉移、非關稅壁壘、農業、技術服務、採購與落實執行等七大議題。筆者認為中國竊取美國智財權,始終是美國關切的重大議題之一,初估中國每年偷竊美國智財權金額約3千億美元 (尚不包含商品或貨物貿易逆差高達5千億美元,中國比重接近六成);強迫技術轉移也是中國過去慣用的商貿伎倆,此刻也將被迫減少其比重或限制。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表示,美中貿易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但亞洲企業對貿易協議內容與後續發展仍感到「不安」,認為協定恐對亞洲經濟「不利」。若美國過度著重於降低對中國貿易赤字,迫使中國減少從其他國家進口商品,最後可能傷害貿易夥伴,包括:澳洲液化天然氣、日本與歐洲汽車、台灣與南韓半導體等產業;但若中國承諾加速開放與改善智慧財產保護,也有可能有益於亞洲經濟。筆者認為若以美國的高度觀之,美國有能力承受貿易逆差在商品或貨物高達數千億美元,表示其市場胃納量非常大,有足夠的實力消費全球近25%的消費。美國是傳統國際上排名第一的農業大國,因此中國非洲豬瘟的疫情惡化,造成中國豬肉價格飆漲,需要大量採購美豬,這是因緣際會而無法倖免的情況所致,故中國對美豬進口量恐超過貿易戰之前的數量;另外,中國可能不得不取消對美豬課徵的62%關稅,美國也可能趁機要求中國放鬆對美國黃豆的限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