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們進去了,我們還在外頭努力
自由台灣黨
總統府資政名單昨天下午出爐,獨派前輩史明、辜寬敏、彭明敏跟統派的宋楚瑜都在名單中出現。
「資政」跟「國策顧問」都是沒薪水的總統顧問,差別只在資政人數較少,國策顧問人數較多。
這些顧問們的影響力大小,端看總統對其意見的重視程度。換句話說,這些沒有確切權力的位子,變成總統對人才的品味與價值取向,透露了對總統來說,哪些人跟勢力是重要的。
因此,從名單來看,對蔡英文來說,獨派是重要的;但統派可能也很重要,因為宋楚瑜不只是資政,還被指派為APEC(亞太經濟合作經濟領袖會議)的特使,實質影響力比單純的資政職大多了。如果獨派跟統派都很重要,就像說黑與白、正義跟邪惡、法治與人治、民主與獨裁都很重要一樣,是充滿矛盾的兩面討好,凸顯了中心思想與核心信仰的缺乏與錯亂。
接受了中華民國流亡政府體制的蔡英文,有沒有想要做台獨呢?流亡國號還在、國慶還在、車輪旗還在、公投法補正不再是優先法案,只有黨產議題有所進展,但就算中國國民黨在黨產歸零後垮台,獨立建國就完成了嗎?
反中華民國體制的史明前輩,在《史明回憶錄》中曾經提到:
--
『因此,台灣獨立運動必須進入「體制內」,把其殖民統治體制的特務、軍閥、官僚、獨裁的一磚一瓦都拔除,獨立運動才能上軌道。然而「體制內改革」不能喊「革命」與「獨立」(台灣的內外形勢使然),只能以自由、民主、平等等民主鬥爭的方式實行「改革」,而來準備「台灣獨立建國」的客觀環境(喊獨立、打倒殖民體制是「體制外」的任務,「體制內」的任務是以改革來廢除其殖民地性統治體制),體制內改革並不等於台灣成為國家。』
『「體制外革命路線」與「體制內改革路線」,是獨立運動的一體兩面,過去在世界上的「民族獨立、殖民地解放」運動,都是以這兩條路線的鬥爭方式實現獨立建國(世界上已獨立了二百餘國),即以台灣獨立為最高理念(台灣民族主義),團結一致、互助無間,才能發揮最佳的效果(目前台灣是「體制內改革」獨佔資源,反而歧視「體制外革命」,從海外歸台的「體制外」份子也幾乎都投入「體制內」去當官,因而「體制外革命」缺乏工作人員,造成資源短絀)。』
--
如今前輩們紛紛走向體制內改革之路,體制外的革命路線,人才短缺與資源匱乏的問題更加嚴重。這問題要如何解決,台灣獨立的路該怎麼走?我們還在努力,我們永遠不會放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