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教授的獄中日記(十三)
蔡丁貴 教授
2016/9/29 半夜
半夜醒來,外面聽起來好像在下雨,短短的思緒一直在腦海裏盤旋不去,無法入眠。解決的辦法就是起來把這些念頭用筆寫下,讓它脫離腦海而去,暫時不再糾纏。
以前在帶領公投盟抗爭的階段,對於來參加的民眾採取「來者不拒,去者不留」的方式,任由民眾進進出出,內部矛盾也沒有花太多心思處理,任由自生自滅。抗爭將近八年,到最後階段希望將非暴力抗爭的能量加以提升,而組織了「自由台灣黨」,對於黨員的入黨則採取嚴格的作法,對外並不擴大招攬黨員,預防人頭黨員的負面效果出現。
2014年之後,許多新的小黨出現,可以說是各顯神通。自由台灣黨的出現,重點並不在於短期之內可以執政,而在於突破體制外抵抗運動長期錯誤的觀念,及建立台灣獨立建國的正確戰略規劃。這樣的作法最大的缺點在於現實重視輸贏的權力遊戲格局下,要爭取到足夠的支持資源會有困難。但如果台灣獨立建國運動流連於殖民體制內的政黨輪替,甚至政權輪替,而無法翻轉體制,則這種權力的輪替只是由殖民體制的左手變換為右手而已。根本的問題在於台灣主權國的地位卻無法突破。往往為了遷就取得執政權力,反而墮落變成了為了取得執政的利益,而更加不敢對核心的非法憲法地位加以挑戰。
過去,對體制外與體制內的普遍理解,囿於漢字「內、外」的對立,雖然時常特別強調「分進合擊」,但發展的結果,卻變成「分進互擊」。體制內與體制外的不同團體產生勢不兩立的內部矛盾,而對殖民體制失去合擊使之致命的力量。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停滯,這個錯誤觀念必須突破。體制外的社運團體也自外於體制的選舉活動,錯誤地認為參加選舉就是認同殖民體制。考之印度甘地的非暴力獨立運動,也是透過成立「國大黨」組織各地的反對運動能量,參加選舉而凝聚印度人的共識,逐步累積印度人反對殖民體制的實力,增加與殖民體制談判的籌碼。
考之印度的獨立運動也不是突然出現。經過幾百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殖民統治,先是要求印度自治,後英國在印度建立殖民政府,印度人的要求再逐步提升到完全政治自由的獨立運動。台灣目前的政治生態與印度當年也不相同。現時台灣的殖民政府沒有真正的母國(當時我尚未明瞭「台灣是美國次殖民地」的關係)。殖民政府的權力已經進展到多次由當年領導反對運動的主要政黨執政,但卻對殖民體制避而不談,反而以維護殖民體制為號召而贏得選舉。許多台灣人認為贏得選舉取得執政就等於是完成台灣實質獨立了。這是近二、三十年來台灣獨立建國運動找不到出路而形成的自我安慰劑。
其實,台灣主權國地位受到侵犯的核心問題就是非法侵佔台灣的流亡政府憲法存在的問題。解決核心問題就是要廢除這個舊憲法。當然現在台灣人民的政治實力還不足完成這個工作,但不能再以「修憲」的欺騙手法繞圈子,浪費寶貴的時間,在既有體制的修憲。如果可能通過程序,都會只是一些枝微末節上的文字而已。
選擇入獄,就是要行動解釋體制外正確的意義,在於明知衝撞體制而必須付出體制法律懲罰的代價,而仍願意採取行動。而不是自外於體制,既不衝撞也不參加選舉累積反抗力量。這樣的體制外運動就走上自然消失的結局道路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