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復發燎原是台灣政權腐敗的跡象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成員 陳順勝
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地區,蚊蠅昆蟲孳生,傳染病盛行,古來有稱瘴氣之鄉。接觸西方之前,杜聰明博士醫學史分類將之稱為「原始醫學時代」。十七世紀荷蘭與西班牙人帶進科學觀察,無奈整個醫學尚未成熟,進入「瘴氣醫學時代」,對流行的疾病才有詳細精確地記載,十九世紀中葉後不平等條約的訂定,開放台灣的商港,使進步中的當代醫學經由海關與教會醫療進入台灣。英國人萬巴德(Patrick Manson)在台灣開始發展熱帶醫學,從台灣開始,並經由海關醫療發現、研究流行本土疫病,並控制外來的疫病。
十九世紀末,日本人接續英國殖民統治,落實台灣疫病研究與控制,特別建立公共衛生與感控制度。
台灣的熱帶醫學史始於1866年,那一年萬巴德醫師由英國來台,而受聘為打狗(現為高雄)之海關醫官。他於1871年離台前往廈門,在這五年期間,他對地方病特別留意,診療過象皮病、癩病及瘧疾等。值得一提的是,他用鹽水注入一位病人鼻腔內,將一隻水蛭流出的治療,均是熱帶地區的疾病。萬巴德醫師在熱帶醫學的研究與貢獻很多,1899年設立倫敦熱帶醫學校,後來又被稱為「熱帶醫學之父」的榮譽。我這些資料的收集得力於前彰基蘭大弼院長的協助。
1895年至1945年間是日本佔領台灣的時期,台灣各地經常發生土霍亂、鼠疫、狂犬病、瘧疾及登革熱的流行。在此期間,大部分的研究都致力於闡明病因,病媒,探討疾病的流行及擬訂防治策略。如分類出台灣有16種病蚊(1901年)、七種毒蛇(1904年)。橫川教授之寄生蟲病的研究,發現新種的人體寄生蟲,命名為橫川吸蟲(1918年)。中川幸奄博士發現吸蟲的第一及第二中間宿主,闡明了此蟲的生活史。又有鑑於熱帶疾病在台灣的重要,於1918年設立熱帶醫學專攻科。1943年成立熱帶醫學研究所。
自1946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開始著手傳染病的防治。首先在屏東潮州成立瘧疾研究所,配合組生行政單位施行瘧疾的防治,成果豊碩。1965年12月世界組生組織宣佈台灣為瘧疾根除地區。其他如成立防癆協會(1952年)、根除天花(1955年)、狂犬病(1959年)。1965年起全面施打小兒麻痺沙克疫苗,並預定於2000年根除。1972年開始學童腸內寄生蟲病的防治、1982年加強B型肝炎防治、1988年成立登革熱防治中心等,皆為國內防疫之主要課題。
我們曾在2003年經營高雄市衛生局台灣醫療史料中心時,舉辦過「台灣公共衛生史」特展。整理過這些歷史,我們發現台灣的流行傳染病透過有效的研究,有效率的行政與公共衛生推展,逐一獲得控制。只有在政權變成腐敗時,傳染病才會經由外來的途徑進入台灣,死灰復燃,甚至於燎原。現今狂犬病捲土重來,有星火燎原之勢。我們非常擔心,防疫工作因西向開放,早已洞開。台灣的歷史,重大的疫病包括鼠疫、霍亂、天花、狂犬病均來自中國。不設防的開放中國政策,台灣將自食惡果。
所以我說「狂犬病復發燎原是台灣政權腐敗的跡象」,並不為過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