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漫談
奈及利亞大學、彰化師範大學退休副教授
郭惠二
筆者出生於1934年,日本時代在日本接受小學教育。29歲時到加拿大留學。37歲時參加加拿大大學海外服務團,被派往西非洲奈及利亞任教 (生化、營養、社區衛生) 共八年。離開非洲後花兩年多的時間研究食鹽中加碘量之標準公式。返國後在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任教與退休。1996年,根據非洲黃豆推廣工作,榮獲第六屆醫療奉獻獎。
本文就多年來觀察台灣的教育提出一些雜感。
加強通才教育
2002年台灣教育界爭論專才教育與通才教育何者重要的問題,正反雙方互相批評與攻擊。該年10月18日我在台灣日報發表「仿效猶太式教育」,主張師法猶太式的教育,強調通才教育、多國語言與文化教育、每星期至少有一天要讓頭腦完全休息。三個禮拜後,這項爭議自動熄滅。
但是如今教育部似乎還不曉得什麼科系需要通才教育,什麼科系需要專才教育,仍然一貫進行專才教育。在大學教育中,通才的概念不被重視。現在大學開授通識教育,但是通常淪為營養學分。筆者認為以職業來分,如傾向於政治、商業、人文、農業領域,應該強調通才教育。而傾向於科技、工程、低階軍事人員、技術人員等則需要專才教育。而各領域的研究人員就同時需要專才與通才教育人才。
台灣企業界聘用新進人員時,通常要求現成的專家。但是在日本或是其他先進國家,企業卻舉辦入門教育訓練好幾個月,如同我們軍隊的入伍訓練。他們要求新進人員具有通才教育背景,而企業把新進人員當作白紙,在白紙上寫字。
崇拜博士學位
我們的教育受到中國科舉制度遺害,傾向於文憑主義。例如沒有博士學位的話,幾乎無法在大學任教。台灣的大學系所一向標榜擁有多少博士,藉由博士人數來表示水準高低。但是我們去看英國大學教師名單中,沒有博士學位的教師竟占了一半左右。我們甚至會發現,每一個科系的正教授都不一定擁有博士學位。而有的博士論文的指導老師只有講師 (Lecturer) 或是副教授 (Senior lecturer) 身分,沒有博士學位甚至只有學士學位。若把這樣的名單拿到台灣的話,會被列為沒有程度的大學,但是人家卻是國際聞名的大學。他們非常注重經驗的累積、知識的廣闊與深度,所以品質及各方面都優於台灣的各大學。
忽視第三世界
我們的學術研究對象偏向於經濟富有的國家,比較忽略窮苦的第三世界國家。但是我們的廿三個友邦,除了梵蒂岡之外,全部都在第三世界。比我們更富有的國家可能只佔全球五分之一國家,而那些貧窮國家的自然資源與人力資源往往都是最豐富的。國人對於國外歷史地理一般只有高中程度。我們出國的觀光團過去停留在參觀各國大都市和採購,十幾年前才開始留心環境設計,而想要實際了解當地文化者幾乎可以說是沒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高中教育未開授哲學概論、世界文化
(文化人類學) 與世界宗教。兩蔣時代不希望人民具有思考能力,高中不開授哲學概論。但是哲學概論這門課連軍國主義時代的日本高中都在教。如今台灣幾乎只有大學哲學系才開授哲學概論,而通識教育也很少聽到哲學課程、世界文化和宗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