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日 星期日

黃安調_南科、古文明&環境相容性之觀察



南科、古文明&環境相容性之觀察

南科全銜名稱為【科技部南部科學園區台南園區】,基地總面積1,043.15公頃,原為台糖一年一作之甘蔗田;座落於新市、善化及安定交界之間,即古地名之新港社、目溜灣社、直加弄社之域。地屬曾文溪洪氾區,故基地平整遼闊、人煙稀少,為北中南三大園區面積最大者;國一高速公路縱貫於西,國八橫貫於南,下交流道直通基地,台鐵高鐵及公路網交通四通八達。

1992年行政院為平衡台灣之區域發展,在核定之【國家建設六年計畫】內名列南科為第二科學工業園區,1995年國科會選定台南縣之基地現址,為尖端科技之高產值產業聚落,主管機關為科技部;主要產業群分別為光電、積體電路、精密機械、生物科技及綠能,屬【特殊性】工業區。綠地廣達面積400公頃、種樹10萬餘棵、濕式滯洪池7座,另置20公頃之緩衝區;為繼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後,第二個依法取得之生態保護區;另因應南科園區光電相關產業需求,而設立之樹谷園區土地面積247公頃,為全球第一座液晶電視專區,其中130公頃為企業用地,其餘為綠地,設大型公園、生態中心、植樹超過3萬棵,主管機關為台南市經發局;南科、樹谷兩園區同屬於台南科學園區特定區範疇,均具有生產、生態、生活&保育、教育、休憩之多重功能。

尤於南科、樹谷基地埋藏豐富之文化遺址,從基地和其周圍500公尺延伸範圍之1350公頃土地,總共發現12處史前遺物分佈地點,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南科考古計畫主持人臧振華說:【南科埋藏地下之遺址,猶如滿天星斗】…,必需在工程開發前搶救發掘,於是一面開挖,小心翼翼搶救地下寶藏,一面建廠,戰戰兢兢找尋遺珠…。目前已發現5000年以上之大坌坑文化,3300~4200年之牛稠子文化,2000~3300年之大湖文化,700~1800年之蔦松文化,500~700年之西拉雅文化,最晚為300年之漢人遺址,可見漢人之移入台灣,為西元1718年之【大航海時代】,而300年以前之平埔族或高砂族文化,則【與漢人完全無關】,支那習某人所謂之台灣與支那血濃於水,完全信口開河之統戰語言,【毫無任何科學根據】!由【南科的古文明】所出土之古文物,可獲得充分證明,目前已出土之各不同時期古文物,已分門別類珍藏於台灣史前博物館南科分館。

南科具有珍貴之古文明,除了三生&產能,為兼具保育、教育、休憩功能之特殊性工業區。在一片綠意盎然中,輒見2~3萬隻/次之白頭翁、紅鷲、黑翅鳶、環頸雉、燕鴴、紅尾伯勞、鳳頭蒼鷹、彩鷸等珍貴保育鳥況,在不知不覺中與你我親密邂逅,鳥種約61~79種之眾,顯見南科之環境友善措施,已獲得生靈之認同&回饋;可惜只有空域之鳥類調查,尚無水域之魚種調查,個人已於監督小組會議中提案,冀望南科做明確之魚種調查,並做確實之魚體健康檢測,以證明生態無礙之友善環境是否真正落實,也可證明產業&環境永續可以相容!

如果南科成為台南人之後花園,台灣人甚至全球之生旅或休憩景點,南科不僅是尖端產業之生產基地,更是台灣人之至高榮耀!讓台灣成為生態旅遊Eco-Tourism、永續旅遊Sustainable Tourism、負責任旅遊Responsible Tourism 之榜樣,萬分感謝台灣歷代祖先庇佑,台灣人有幸,南科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