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談媽祖


談媽祖

蔡百銓

媽祖的來源有三種說法:(一)英靈神明說。林默娘確有其人,死後成神而受人崇拜。但是媽祖不只一個。三尾裕子主張福建東山島也有山頂媽祖,傳說是開漳聖王陳元光之女陳玉美,十六歲未嫁死於軍中;(二)星辰崇拜說。中國最早的媽祖經,1416年《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指稱媽祖是北斗星中的妙行玉女,降生人間救民疾苦;(三)海洋崇拜說。中國人把世界分為天、地、水三界。天為陽類,地與水皆為陰類。天有皇天,地有后土。而海洋位階比土地低,海神只配稱為妃,頂多尊稱為天妃。

不管怎樣,最流行的作法是把海神與林默娘結合。宋元明三朝歷代帝王敕封這位海神為妃或夫人、天妃。1684年康熙皇帝才把天妃提升為天后,獎賞林默娘保庇施琅兼併台灣。

擬人化三部曲

關公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姓名與家世、生卒年份自始ㄧ切透明。媽祖卻必須前後歷經720年,人們才知道她的完整姓名與家世。林默娘是否確有其人,殊堪玩味。

推斷林默娘於公元960年出生,987年昇天。這位海神的擬人化過程歷經三部曲:(一)在她出生190年後,人們才知道她姓林。1150年《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說媽祖是「姓林氏,湄洲嶼人」;(二)在她出生529年後,打聽到她的家世。1489年《八閩通志》說她是「都巡檢孚之第六女也」;(三)在她出生720年後,終於知道她名字叫作默。1680年《天妃顯聖錄》說她「自始生至彌月,不聞啼聲,因而命名曰默」。

合祀天照大神與馬利亞

媽祖廟合祀佛教觀音佛祖,兩神都以大悲水為人治病,而馬利亞也以聖地泉水治病。日本時代,中治稔郎創立天母教,合祀日本神道教天照大神與台灣聖母林默娘,希望藉此融合台灣人與日本人。而戰後日本人西川滿返回日本後,成立媽祖教,同時供奉媽祖與天主教馬利亞,兩神都有昇天之說。四位女神合祀,誰說不宜?

馬利亞已經台灣化。嘉義縣梅山天主堂聖堂內,聖母穿著清朝官服。台南市延平郡王祠對面,有座天主教教堂甚至取名中華聖母廟。馬利亞穿著中國服飾,黃皮膚。橫匾寫著天上聖母,門口擺設「肅靜」屏風。屏東縣萬巒鄉萬金聖母聖殿,定期扛出聖母聖像遶境巡行,有如媽祖出巡。

復古與創新:六佾舞與現代舞劇

2009年新港奉天宮考證《大清禮儀彙典》,遵照古禮,重現康熙59年御賜祀典科儀與六佾舞,歡慶天上聖母1050年聖誕千秋。

民俗宗教故事也可以激發現代舞劇創作靈感。舞蹈家陳寶玉演出媽祖大媽、二媽故事舞劇後,2012年再推出新戲碼「黑面三媽浴火重生」,在嘉義新港六興宮媽祖廟廣場,演出黑面三媽在凡間遇到難題、獲得四海龍王搭救、最後火化升天之傳說。

媽祖童軍團

2012年台中市萬和宮成立童軍團,編為台中市童子軍第99團。把童子軍現代理念,注入千年古老民俗宗教信仰。萬和宮不妨邀請其他媽祖廟響應,合組媽祖童軍團,接軌世界童軍組織。佛教慈濟功德會設有慈青團、佛光山設有佛青團,民俗宗教難道只能有宋江陣與八家將、七爺與八爺?

聯結海洋與綠色和平

媽祖從早期港口媽,隨著農業發展而出現內山媽。海神轉變為農業神(趕稻蟲)與水利神(掃溪路)。如今農業與水利不需要媽祖,而現代船艦使用望遠鏡與雷達,不需要千里眼與順風耳。媽祖遶境就在陸地打轉。媽祖崇拜幾乎看不到海洋主題,海神媽祖與陸神三山國王似乎沒有兩樣。

近年來有些沿海廟宇重新連結海洋。例如苗栗縣慈裕宮祭江洗港,苗栗縣雲天宮出海巡行。通霄鎮新埔雲天宮媽祖乘鑾轎登上膠筏,沿著海岸繞巡祈福。有些媽祖廟推出媽祖船,永續使用,不像王爺作醮慶典的王船那樣只用一次就燒掉。鹿港台灣玻璃館結合民俗信仰與現代科技,以玻璃打造媽祖船護聖號、媽祖廟護聖宮、行動玻璃廟,為文創產業開創新範例。護聖宮只燒香,不燒金紙。

媽祖遶境,不妨邀請馬利亞與天照大神、四海龍王、安徒生童話的美人魚等共襄盛舉。也可以邀請綠色和平組織製作「希望號」與「彩虹勇士號」模型船艦同行,宣揚與接軌國際海洋生態與海洋生物保護運動。

期盼媽祖環島遶境

2013年媽祖遶境終於出現海路搭船活動,但是僅限於從高雄旗津到雲林布袋。可否擴大舉辦媽祖環繞全島遶境?2004年牽手護台灣活動,台灣人從台灣北端牽手連到南端,象徵抵抗中國飛彈的勇氣與決心。台灣四面環海,媽祖應可環島遶境,象徵台灣凝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這也可以恢復媽祖海神身分,同時強調台灣是個海洋國家。

2013年三月旗津天聖宮信眾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首度以渡海巡境方式進香。進香團從旗津出發,以海陸兩團前往朝天宮,跨越高雄、嘉義、雲林三縣市。海路團從旗津碼頭坐船到布袋港登陸,再以徒步方式進香。

李開章《聖母經》牴觸人權,應該廢除

台灣本土先後發刊三種媽祖經。1892年賴玄海《湄洲慈濟經》流傳不廣,1921苗栗人李開章《天上聖母經》最為流行。1972年北港朝天宮傳妙法師《天上聖母經》以佛教觀念闡述媽祖生平。

大甲鎮瀾宮採用李開章版本,稱為《九霄天上聖母經》。從人權角度衡量,可謂人權的《魔鬼詩篇》。此經應該廢除,以免被人譯為外文而招致國際譴責。此經勸導婦女三從(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要求婦女充當烈女貞女,不惜自殘自殘方式包括毀耳、斷指、割鼻、刎頸、投井、飲血、斷臂。教導重男輕女,謂唸誦此經容易生男兒而非女兒。提倡虐待兒童、教唆兒童嘗糞的廿四種愚孝。宜蘭縣五結鄉奠安宮土地公廟外牆也繪有廿四孝故事,宣揚戕害兒童權利的愚孝。

期待媽祖頌(Ave Matsu

宗教聖歌比文字更能扣人心弦。舒伯特譜曲、帕華洛帝演唱的《聖母頌》(Ave Maria)普世傳揚,超越宗教信仰藩籬。佛教擁有李叔同譜曲、太虛大師填詞的《三寶頌》,旋律簡單,歌詞託出佛教教義精髓。雲林六房媽過爐文化祭自創《六房聖母聖歌》,非常用心。台南祀典大天后宮採用蘇武牧羊曲牌,使人誤以為這是蘇武廟。有些媽祖廟網站播放的歌曲有點俚俗。郭芝苑以管絃樂組曲《迎神》描述迎接媽祖時,廟前鑼鼓喧天盛況。媽祖崇拜能否譜出《媽祖頌》(Ave Matsu)或《媽祖垂憐經》(Matsu Have Mercy , Kyrie Eleison),作為各地媽祖遶境巡行的共同主題曲?天主教產生許多瑪利亞昇天圖,媽祖昇天是否也能繪製不朽名畫?在宗教建築與雕像方面,媽祖崇拜仍有努力空間。
台灣:媽祖新故鄉

媽祖崇拜在台灣享有最多關愛與資源。立足台灣,再進一步以NGO身分走入國際社會,擔任台灣代言人。台南安平天后宮媽祖學院揭櫫「台灣,媽祖新故鄉」宗旨,有志營造台灣為新湄洲。美國詩人惠特曼祈求謬思女神從歐洲移民美國,台灣邀請媽祖神靈永駐台灣,歡迎世界各地信徒前來取經與朝聖。

台灣是媽祖新故鄉,不必前往湄洲謁祖。就像台南學甲慈濟宮在將軍溪畔修築白礁亭,取代泉州白醮鄉,作為新謁祖地點。一貫道在台灣創造新生命。佛教發源於印度,在印度衰微;中國佛教徒卻在唐山營造四大聖山,作為佛菩薩新故鄉。新約教會從香港傳來台灣,台灣信徒把高雄那瑪夏區山丘營造為新錫安山、新耶路撒冷。其實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唐山諸神很可能已經逃難,移駐台灣新天新地了。

走入國際社會

媽祖在台灣巡行遶來遶去,不妨遶到國外。媽祖學院修潤媽祖教義,接軌當前人權主流思潮,不難行走世界,獲邀參加聯合國婦女與其他人權會議。2004年美國電視發現頻道報導媽祖遶境活動「台灣珍寶:海神媽祖」,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媽祖信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媽祖走入國際社會鋪路。


本文取材自《廟簷下的沉思:台灣民俗宗教回顧與現狀、前瞻》第十四與十五講
  
《本文已刊登於2013-3-14 台灣守護周刊第61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