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中生西進中國唸大學與日俱增絕非「國際化」,而是自陷「被統戰」圈套
阿湯哥「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與「推動台灣公投入聯」理念之堅定支持者
中共國台辦選擇在台灣國殤日的228當天發布其「惠台31」政策,其實就是在瞄準「落實基層、深入校園、全面落實」等三大方向為主。在這包藏禍心的31項措施中,其中有12項和台資企業息息相關,其餘的19項則在強調台灣基層人民與中國人民的「同等待遇」,顯示中國的「惠台31」措施表面上存有「光鮮亮麗的果糖」,恐口惠卻實不至。未來中共除了在全國各地廣設的創業園區外,也將逐步開啟後段的統戰伎倆,如實習、就學、就業、創業等優惠措施,以吸引眾多的台灣青年學子前往。換言之,自2014年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之後,中共對台措施採軟硬並濟的方式。此舉對意志不堅或對中共政權存有幻想者仍極有可能會受到蠱惑,因而可能決定前往中國嚐試。
從4月2日自由時報的兩篇報導:「中國搶學生高中生西進驟增」、「中國搶高中生/赴中念書就是國際化大學校長斥錯誤印象」得知,中共對台灣教育市場的攻勢,不僅在統戰教授,也在狠搶台生,讓台灣面臨的「少子化」情境有雪上加霜「惡化」的態勢。根據教育部數據顯示,台灣高中應屆畢業赴海外升學人數(資料來源:教育部)從2012:858人、2013:1,067人、2014:1,288人、2015:1,412人、2016:1,412人,至2017/上半年止:1,595人,逐年成長速度相當驚人,約半數是前往中國讀書,而今年面對中國祭出「申請免試」門檻,學測成績亦降低,從前標降至均標(前50%),而且大幅「加碼」台灣學生獎學金等措施,因此台灣傳統明星高中學生受到利誘,傳出申請前往中國讀書人數「倍增」,凸顯台灣優秀學生外流至中國有嚴重惡化的警訊。
根據中國統計,前往中國讀書的台生人數,從2011年6千多人成長至2017年的1.2萬人,短短六年內接近倍增的速度在成長中,相當地可怕;相對台灣留學美國約2.1萬人,留學歐洲不及1萬人,故中國「磁吸」台生的力道亦如企業般,是在不斷增加中。中國今年更破天荒、大手筆將招收台生免試申請門檻、學測成績降至前50%,等於半數的台灣高中生皆是中國招攬對象;而中國教育部更加碼送出台生獎學金,一年發放金額從700萬元人民幣增至今年1,872萬元人民幣,增幅高達167.43%,各大學更提供就業諮詢,未來採「就業綁就學」,畢業後可就業,故統戰兼利誘的成分相當的可怕。
中國對台新措施,首當其衝是三所台商子女學校,過去原本逾七成學生會回台灣就讀大學,今年估將跌破五成,就是有過半數的台商子弟續留中國就讀當地的大學。台灣的高中也盛傳有意申請中國大學的學生「倍增」,重點高中名校如台中一中、台中女中、建中、高雄女中、台南一中及台南女中,也估計恐會大幅增加,而申請西進學生之學測分數多在66至70級分以上者,屬優質學生群,故對台灣未來高教市場發展的影響甚鉅。部分高中分析此誘因何在?因為中國語文和台灣語言接近,學費又較歐美便宜,中國釋出名額不乏是重點名校,產生「磁吸效應」。台灣就有大學校長警告,國內學生存有迷思,誤以為西進中國就是「國際化」,建議政府必須要拿出對策,此風不可長也。
前往中國就讀大學,後續恐產生許多的「後遺症」。據悉台灣每年約1,400多名高中生中國讀大學,僅有半數約七、八百人所讀學校是台灣政府承認的高校,未來恐須注意:中國學歷,未必都能獲台灣教育部的採認。所以,中國要搶台灣人才,教育部審慎但不悲觀,台灣學生若就讀非中國的重點名校,回來台灣後無法獲得台灣教育部的採認,四年寒窗變成在虛擲光陰,這樣的中國大學文憑恐為「廢紙」一張,日後回來台灣擬再升學或就業皆有問題。因此,值此面對中國廣開條件以「磁吸」人才,連台灣高中生都不放過,意圖將台灣教育市場「趕盡殺絕」,令人遺憾且痛心。其實,中國大學的辦學品質良莠不齊,若以為前往中國就讀大學就是「國際化」,更是大錯特錯。台灣部分私校憂心忡忡,擔心此衝擊有越演越烈的情況,建議台灣政府應建立良好的就業市場,給年輕人的未來看到希望與快樂,並加速國內高教市場整合與落實退場機制,把資源集中給予優質學校,各校則自我辦出其特色,重申「台灣民主、學風自由」是符合國際高教市場的潮流,並有良好的成長環境。
在中國高校課程內,所謂的「通識教育」,和台灣開設的通識教育迥然不同,我們和歐美等自由、民主的學風較能接軌。中國的大學必修課程如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而且中國教授不會也不敢有任何的批判與討論,像台灣過去的戒嚴時代。台灣高中畢業生是否有足夠的智慧與成熟的心智,以避免被中共洗腦,令人存疑?中國未來的發展可能對部分家長與學生產生很大的誘因,且中國近年對青年就學到創業以「一條龍」方式進行並提供住所、創業基金等優惠,台灣方面不可不慎也。首先是台灣自2000年後實質薪資不漲,建議政府須先改善經濟,讓年輕人就業環境良好,才能長期留人。第二是大學須強化特色,重視後續職涯規劃,以加強職場銜接,始可吸納人才。此外,鼓勵政府當局應宣傳兩岸存有差異,台灣不屬於「一中」,台灣的自由、民主和中國的「一言堂」截然不同,在台灣的環境具有自由的氛圍較能激發創意創作,鼓勵學生開闊視野,切勿只侷限眼前利益,日後恐後悔莫及。
中國部分知名重點大學或許其世界排名優於台灣,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如今對台生「放水」,故意將其錄取標準降低,台生若程度不佳者前往就讀,不一定可以適應學習,並融入當地的環境。建議台灣政府應重視高教市場的發展,提振高教品質,讓辦學不佳的學校「退場」,避免家長擔心踩到台灣的「地雷」學校,就是未來在畢業後,學校就消失了或者唸到一半就倒閉,因而被迫轉學。另外,不是前往中國就讀大學,就會有「國際化」的能力或思維。中國擁有2,500所高校,中國優質大學獲得台灣教育部承認者僅一百多所大學院校,等於百分之九十幾為台灣當局「不認可」的學府。換言之,中國各大學的辦學素質參差不齊,採用全英文授課的大學相當罕見,普遍採用中文上課,此和台灣就學有何差異呢?建議台灣人切勿心存「遠來和尚會唸經」的心態,就是在中國留學不等同是「國際化」,其大學的程度並非想像中的好或優。反觀,台灣的大學辦學品質具有的水準和國際接軌,又擁有民主、自由的大環境,培育學子獨立思考、科技創新的能力,因此建議讓台灣高中生與家長能有清楚地了解,台灣的高教品質絕不輸於中國,此為台灣教育部應該努力宣傳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