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就是台灣只有歷史不談政治
陳順勝 醫師
這幾年來,一向景仰的李登輝總統不疼惜阿扁總統,我頗有微詞。但為了台灣人的尊嚴,今天我一定要出來替他講幾句話。
李登輝在日本媒體投書說台灣抗日不存在,洪秀柱問蔡英文「台灣祖國是不是日本」,說「好不容易脫離日本殖民,李登輝此語是賣台、踐踏國家尊嚴」。過去老一輩對日本有感情,對他們來說台灣的祖國是日本,但歷史就是歷史,不能像課綱一樣,微調都不行!
這點連高中生都懂,怎麼總統候選人笨到用以操弄族群換取些微選票?
李總統依他自己作為老台灣人的個人史,他講的話沒錯啊!說出真話是人的基本尊嚴,台灣人要永遠害怕而說假話嗎?94歲了,他不能尋根嗎?希望大家以同理心體會及感同身受李前總統的話,更不應該以此來操作選舉,撕裂族群對立。
老一輩的台灣人都有這樣的情結,李登輝總統只是有能力並勇敢地講出來。我也應該替我父執輩呼應,來詮釋他們這一代對政權認同的感情。
也就是李總統這樣忠於歷史的說法不是特例,而是普偏存在老一輩台灣人的心中。以下以家父為例:
家父大正四年1915年出生,正式教育念到當時的日本公學校,在昭和二年12歲時喪父之後,接任戶長擔負家計。1934昭和九年結婚,時年19歲,任職台灣鐵道職稱日傭(苦伕領班)。昭和十一年,1936/01/15鐵路局資料正式記錄,職稱屏東工務段工務員,戶籍登記教育為台灣鐵道初級工業學校畢業(應為簡易保線科)。
家父第二次受進一步訓練,是於昭和十八年,1943/10/16台灣鐵道現業員教習所保線科(相當於現在的專科學校)第一名畢業,時年25歲,已育有五位子女,次年1944,昭和十九年我才出生。
家父受日本教育,一輩子以其日本精神敬業於台灣鐵道的維護,特別緊急鐵道搶修,他的專門領域是鐵道橋樑工程。
從他留下來在學與工作的紀錄,知道日本人即使在戰敗物資匱乏的年代,還是人員講求效率,紀律分明,整齊著裝工作。與民國以後,紀律散漫,沉員眾多,著裝亂七八糟,形成強烈對比。
民國以後,只有在鐵道工程完成時,通車典禮大官來了才看得到西裝筆挺的官樣裝飾。看在他們眼裡怎會不懷念「日據時代」。
我看連他喜歡保有史料證據的相片品質與大小都差很多!他們對台灣本土環境的維護也不遺餘力,譬如神木、關子嶺、與太魯閣,相片到現在都還很漂亮。
直到1951年,家父一向被歧視不承認所受的日本教育才獲得平反,獲認定為高職,教育變更為台灣鐵道現業員教習所保線科畢業,由初工改為高工,敘薪調整,並由高雄工務段修護工務員,升任高雄工務段搶修隊幫工程司。
1945年以前,父母親在台灣都是日本國民,祖國是日本。1944年在林邊生下我,隨父籍,也是日本國民。看日治時期,我生下來時家鄉林邊,我只知道當時比現在漂亮。
我只知道我生下來政府是日本,後來改成中華民國,簡稱民國。然後隔年,我的戶籍把「昭和」改成「民國」,也不是我可以控制的。
我生下的時候也是日本國民,在台灣我生下來的地方就屬於日本國,要說我皇民,我也沒辦法。
所以五年前我的退休演講,題目就講「戰後成長醫師的時代宿命」,也有訴說這段歷史。
我常有機會懷念我的父親,坐高鐵離開左營站,很快就在左側出現東南水泥與後面的半屏山山麓,這時父親的影像就會浮現出來,好像他老人家守護在那兒一樣,然後他成長的時代背景也就會跟著一一回顧。
半屏山自古即是著名景點,是清代鳳山八景「翠屏夕照」之一,並以「屏山塔影」聞名。1931年日本總督府醫學校畢業生畢業旅行,途經半屏山風景區所拍攝之半屏山。但由於山上的石灰岩已遭水泥廠開挖多年,目前半屏山不但高度變低,樣貌也與以往大不相同,原本具有的特色至今已看不大出來了。
1961年6月4日,半屏山發生山崩,造成42人死亡,也造成鐵路縱貫線被掩覆變形1000公尺。同年剛退休的父親,擱下自己新創的事業,以鐵路局搶修隊工程師身分,被徵招離家參與搶修。父親好公義忠於職守,很投入的人。
我覺得父親沒有政治意識型態,他不是向著「日本國」,也不是向著「民國」,他只是忠於他的本分,維護台灣鐵道的暢通。他受日本教育,也懂得讓我們還有台灣保留可貴的歷史資料。
戰後在民國政府後,由於日本專業人員離去,家父因為負責業務的重要性,在當時鐵道維護工程人才奇缺,父親成為國民黨鐵路工會黨員代表,參加全會。但這職位也帶來他很多的麻煩,耿直的個性讓他捲入228事件,憲兵到我家搜索,隔日舉家遷回家鄉祖厝避難。從小我就體認這個政黨是有「妄想」症狀的政黨。
台灣人曾受過外來政權西班牙人、荷蘭人、明鄭、大清、日本人、中華民國的統治,沒有人要求台灣人是西班牙人、荷蘭人、明鄭、大清、日本人,唯有中華民國咬定台灣人一定要是「中國人」,而我們祖先來台時說他們是從家鄉唐山過台灣,那裡知道什麼「中國」?「中國」對他們而言太沈重,他們只知道唐山是他們家鄉的統稱。
台灣有他珍貴的歷史,只是被刻意的煙滅或隱藏。其實從史前時代,台灣不但有左鎮人,現在還有更早的澎湖原人,搞不好中國人還是這些台灣原人的子孫!
年紀大了,我也考證尋根,家譜與資料的比對,我是唐山過台灣第七代。
但是我可確定的我的來台開山祖,隨著大清當高級軍官的大哥與其他一位弟弟偷渡來台,定居林邊,而後自己北上,音訊全無。他們並沒想替原鄉開疆闢土,只想在台灣安居樂命,落地生根,除了墓碑「銀同」之外,根本沒有留下任何原鄉資料。
年紀大了,我也考證尋根,家譜與資料的比對,我是唐山過台灣第七代。
但是我可確定的我的來台開山祖,隨著大清當高級軍官的大哥與其他一位弟弟偷渡來台,定居林邊,而後自己北上,音訊全無。他們並沒想替原鄉開疆闢土,只想在台灣安居樂命,落地生根,除了墓碑「銀同」之外,根本沒有留下任何原鄉資料。
確定來台三房第一代夫人是在咸豐元年仙逝,相當長壽活8、90歲,因而推測我的祖先陳姓三兄弟應該在嘉慶年間或之前來台落腳林邊。嘉慶~道光期間清朝都曾派兵來台,他們來台的事實、確切時間及當時來台的可能性,還有待最後考證。
從墓碑知道我們祖先來自西源、銀同,西源是指陳氏家族的派系屬西源派,而銀同是地名,相當於現今的同安。但我們二房母系有平埔血統。
從我的來台開山祖起,他們掛在嘴邊的就是「蕃薯不怕落地爛,只求枝葉代代傳!」問我們的祖國在那裡?不要懷疑,我們的祖國就在台灣!
PS:要了解這些,作為台灣人,不得不時間上要有些概念,那就是清朝、日本、民國時代與西元對照表:康熙元年~六十年(1663~1722);雍正元年~十三年(1723~1734);乾隆元年~六十一年(1734~1795);嘉慶元年~二十五年、寬正7年~文正3年(1795~1820);道光元年~三十年、文正3年~嘉永3年(1820~1850);咸豐元年~咸豐十一年、嘉永3年~文久元年(1850~1861);同治元年~十三年、文久元年~明治7年(1861~1874);光緒元年~三十四年、明治七年~明治41年(1874~1908);宣統元年~三年、明治41年~明治44年(1908~1911)。民國元年、明治44年~(1911~);民國元年、大正元年(1912);民國15年、昭和元年(1926);民國78年、平成元年(19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