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台灣獨立建國才能荷包滿滿


台灣獨立建國才能荷包滿滿

綠色21台灣聯盟候補監事 陳峻涵 (Chilly Chen)

獨派的前輩們主張台灣獨立建國時總訴求吾人最關心的民族主義,個人情感及國家尊嚴,似乎未曾在獨立建國與庶民經濟的關係上多所著墨,以致都會區的經濟選民,總對於獨立建國大業興趣缺缺。只圖偏安於不明就理的"保持現狀"。無怪乎,有人會覺得獨立建國的市場不大。但弔詭的是,多數民調都顯示,主張統一的人數確實是逐年遞減,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數人不知道,台灣獨立建國才能荷包滿滿。

國際社會奉行"一個中國'原則。台灣人民一廂情願的想維持現狀,保有在目前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制度下勉強溫飽的經濟狀況,而避免觸及敏感的主權問題,殊不知,中國隨時都在改變現狀,藉著諸如菲律賓公務船射殺我國漁民事件,極盡所能的意圖使台灣問題國內化。台灣政府若再不勇敢的宣示主權,則國際社會將視為台灣接受"一個中國",而這個中國,在國際間的認知,當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為避免這形同慢性自殺的統一模式,必須清楚論述,台灣必須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才可能取得經濟的自主權。

曾經台灣錢淹腳目,曾經台灣是創造經濟奇跡的亞洲四小龍之首,但曾幾何時,台灣經濟每下愈況?台灣人勤奮打拚的精神仍舊,卻無力回天。鑑古知今,發現前述的經濟榮景係發生在我國與中國關係最疏遠甚至敵對的東寧王國及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時代,迫使台灣人必須放棄東西向而發展出南北及全球的貿易,直至,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更是正式融入經貿的國際社會,而掌握經濟的自主性。

反觀,馬政府上台後,極力傾中,奢望依靠中國的經濟發展而帶來台灣的榮景,甚或違反民意與中國簽定ECFA,資金,人員往來更加便利,而中國挾市場規模龐大,生產成本低廉,產業聚落齊全,交通運輸方便優勢,加上生產要素的比較利益法則,大量的製造業外移到中國,更使得台灣經濟一蹶不振。失業率居高不下。更有甚者,為向中國曲意奉承,自動開放服務業市場,引進中國的從業人口,憑藉語言相通,習性相同的特性,以低薪優勢霸佔市場的就業機會。迫使台灣人的薪資待遇嚴重的下沉淪。如果,台灣真被中國統一,去除了所有的邊境管制,形成一中市場,後果不堪設想。或許,極少部份有資金技術的富商巨賈因ECFA而得利,也僅徒然加大台灣的貧富差距罷了。

主張獨立者的論述,常不自覺的落入換政府而非換國家的想法。即便是本土政黨在中華民國體制下取得政權,不論是主張憲法各表或96共識,也無法張顯其在國際社會的正當性,因為,這種可能削減獨立建國力道的主張,只處理了台灣跟中國的兩國問題而無法徹底解決一個中國 (One-China policy) 的國際共識。

台灣人因為恐懼而從不曾在聯合國的民族自決(Self- determination)精神下,舉辦一個可能引發戰爭威脅且主要國家也不樂見的獨立公投。那麼,何妨辦一個"台灣是否應與中國統一"的統一公投?只要投票率或贊成統一的票數未過半,以國民黨對核四公投題目設計的權謀,邏輯上就能說是民意贊成獨立,那麼"台灣"也就順理成章的取得法理獨立的基礎。再根據這個基礎,制定台灣國新憲法,並以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及周邊組織,例如國際貨幣基金 (IMF),世界銀行(IBRD) 及其他經貿組織,避開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的中國代表權的問題,成為聯合國第194個會員國,屆時,台灣的金融市場受到國際的規範及保護,則不單單只靠一個9A總裁的穩定金融匯率市場,將引進更多外來投資,並參與公平的經貿談判。

或許,有人落入所謂的"大國迷失",覺得只要被中國統一,則上述的問題即不復存在。殊不知,沒有政治的自主權,怎可奢談經濟的自主性。況且,即使中國真的富強也並不表示台灣會跟著受惠,就像江蘇的繁榮富庶與貴州窮鄉僻壤不正同時發生在特權當道且貧富懸殊的同一塊土地上嗎?當台灣成為中國的一省,淪為嗷嗷待哺的下級地方政府時,則後悔莫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