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原貌文化協會為何再三組團南下烏山頭八田與紀念園追思?!

原貌文化協會為何再三組團南下烏山頭八田與紀念園追思?!

原貌文化協會理事長 林啟生

台灣因地緣關係,在四百年來歷經不同外來族群的侵入與統治,不同的各種文化也融合成特殊性海洋文化。即是台灣文化中擁有各類元素集成台灣海洋文化的特質。在島嶼上,從北到南,由西到東,我們可從建築遺址留下的記憶。

北從基隆砲臺群,重新回顧清法戰爭的開端與激烈過程,透過文史現場導覧說明,更体驗出些端倪。南到鵝鑾鼻燈塔,更能瞭解燈塔的背景意義,還更理觧台灣戰略地位,是居於两大洋,三大洲的要道。西到外傘頂洲更發現台灣地形是持續不斷在更動中,但島上或洲上的居民都不斷面對生存,編織出不少動人的故事及畫面,例如植蛤、養蛤、採蛤,泡在浪潮裡,吹在冷風中,曬在烈陽下,風雨無阻的為生存而奮鬥著。東到蘭嶼,就更体會原住民無爭而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生活態度,再瞭望壯碩的美麗島,就肅然起敬,那就是我們的家園,更會敬愛、珍惜、呵護之心油然而生。

如果不斷從北到南移,西往東走,海岸向高山群爬。點線面聯結,所有過程有不同景點、差異氣候、各類地質延伸不同生態,更編織更多的動人故事。

八田與一在烏山頭所留下的史蹟,他創造了台灣水利史的記錄,惠及嘉南居民,更奠定農業根基,到現在的水利及農業發展無人能出其右。尤其他因戰亂中不幸終結生命,他婦人投圳與夫同葬於他們熱愛的嘉南大圳與烏山頭水庫。

夫妻葬於台灣和土地永久連結的認同是動容於台日两國人民的感人故事。尤其他的銅塑記念像,終戰前後两度隱藏縱跡,居民緬懷感念而保存銅塑,一來深怕日本軍國主義的戰略需要,將銅塑像收去融化成戰略物質,二來怕終戰後怕國民政府的仇日情結,被破壞燒毀。

台灣人重情重義的本質,在八田與一和烏山頭水庫的深耕而深根了台日友誼的深厚基礎。自解嚴後,在忌日58日當天成為日本民間來台悼念,政府官員主導交流的官樣板活動。民間的交流反被冷漠,甚至於被排斥在外,失去原來紀念和緬懷的意義。

五年前個人赴水圳和記念園區後,歷年來組團,以NGO民間立場赴現場致意感念。但因有中央最高首長的來臨,往往造成不便,甚至把NGO的原貌列為監管的對象。情冶人員團團包圍特殊照料,實在諷刺,呈現出身為台灣人的難為、無耐和無辜。

今年依然組團南下,現場控制務必要有邀請函才能進入會埸,歷經好友相助獲取進入會埸權力,手持入場券巧妙安排,我們一行三十人提前到會埸一小時半,避開體制官僚們,人人手持象徵台灣精神的台灣百合,在塑像前獻花致意後,全体再集合ㄧ致向八田與一,行最敬禮三躹躬,表示民間感念誠意。

沒有媒体,沒有媒光,沒有群衆,原貌文化協會接納和傳承,台灣人優質的特質,即是重情、重義又篤實,且勇於表達。我們明年的五月八日會再度赴園區追思、感念。可能坐車,可能是騎鐵馬,也可能是乘高鐵,或其他方式,期待更多臺灣人用更多元的方式,表達台灣人優質的氣質,即是重情、重義、真實的一面,、、、、我們在想,不管是任何方式來悼念,在那天或許能喚醒多些台灣人,重新建構做為一個有尊嚴的台灣人ㄟ原本真實的一面的元素呢!

每年的忌日,或有路過時,也許是出差轉個彎,值得重覆懷念也隨時學習與反省,建立自信,台灣有更多感人故事待咱去用心看待,台灣文化的維新,守住台灣文化ㄟ特徵,就是善盡維護地球村完整性,臺灣是地球的一部份,缺乏臺灣文化,地球就不完整,台灣人在地球村缺席,地球村就少一角不美麗、不燦爛。

用心看台灣ㄟ文化、生態、歷史及更多的故事,我們是台灣人,我們更是地球村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