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湯潮勳_台灣金融業在新南向國家海外放款業務近況_0410



台灣金融業在新南向國家海外放款業務近況


上圖:政府拚新南向,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於2018(17)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18臺灣-東協、印度投資策略夥伴論壇」,並首度將印度納入。

新南向國家的幅員遼闊,包括東南亞10國、南亞6國及紐澳2國,合計共有18個國家。去年在美中貿易戰延燒下,台灣金控業傳統的「中國熱」似有退卻現象,對中國市場授信放款轉為謹慎因而呈現衰退態勢。自2016年以後,新南向國家逐漸取代中國,舉凡是澳洲、新加坡、越南等國近年來成為我國金控業最大海外放款對象 (特別是越南,本文有專題報告如後)

從自由時報本月9日記者王孟倫報導:「金控海外最大放款對象 新南向國家取代中國」,得知台灣金控業海外放款之主要國家(地區)金額比較與2018/17年排序 (單位:新台幣億元,資料來源:金管會、金控業者。*為新南向國家) 如下所述:1. 中國:7,051/7,250 (-189)2. 香港:5,255/4,975(+280)3. 美國:3,142/2,937 (+205)4. 開曼群島:2,051/1,181 (+890)5*. 澳洲:1,571/1,193 (+378)6*. 新加坡:1,423/1,389 (+34)7. 英屬維京群島:1,415/847 (+588)8*.越南:1,014/886 (+128)9*.印度:997/814 (+183)10*. 印尼:808/723 (+85)。前十大放款國合計:24,727/22,145(+2,582)。海外整體放款總額合計:32,810/28,571(+4,239)。由此得知,台灣金控業和中國、香港資金往來仍屬相當過度的密切,比重占海外整體放款總額約為37.5% (2018) /42.8% (2017),建議我金控業實有必要逐年調降,以分散風險並避免中國經濟未來向下修正可能遭致的損害。雖透過素有境外「避稅天堂」的開曼群島、英屬維京群島為方法之一;但分散放款國的金額與比重應為更具體、務實的風險控管途徑。


在新南向18個國家中,台灣金控業對尼泊爾與不丹兩國因商業活動並不活絡,故無放款業務往來。從自由時報本月9日記者王孟倫報導:「16家金控 從事海外放款」,得知國內目前共有16家金控集團旗下子公司包括銀行、保險、證券、投信及租賃公司等。金控集團從事海外放款主要有三大主體,包括銀行的「海外分行」、「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及「租賃公司」。至於非金控集團的銀行,像彰銀、台企銀、上海商銀等,則不包含在這項統計內。此外,這項海外放款統計是以國家或地區為單位,我國金控集團雖然未在汶萊、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國設立分支據點,仍可透過其他國家海外分行或OBU等,對當地國企業或相關台商從事放款或者參與聯貸案。


上圖:輸銀舉辦「紡織業新南向拓商機成果分享交流暨簽約典禮」。圖/輸銀提供。

根據前述金管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去(2018)年我金控集團海外放款方面,新南向18國合計高達7,701億元,較之2017年成長約為18%。若以海外放款佔比關之,新南向國家佔比為23.5%,業已超越中國的21.5%。此表示我國金融業近年來積極佈局海外各地市場,藉以擴大獲利來源。尤其為分散市場風險,避免過度集中單一市場的中國,因此鎖定新南向市場為我國金融業擴展重鎮。我金控海外放款總金額去 (2018)年達32,810億元,較2017年的28,571億元,驟增金額為4,239億元;其中在金控業前10大海外放款國家或地區,中國是唯一沒有成長而衰退的地區,金額從2017年的7,250億元減少至去年的7,051億元。若從整體海外放款佔比觀之,中國放款占我金控業金額始終居於首位,2017年佔比是25.4%,但去年滑落至21.5%。相較之下,我對新南向16國合計海外放款,扣除尼泊爾與不丹無放款,2017年金額為6,533億元,去 (2018)年增加至7,701億元,增幅近18%,金額也首度超過中國;在比重方面,也從2017年的22.9% 提高至2018年的23.5%。若以「單一國家」來看,中國仍是我金控業「海外放款之首」,其他依序為香港第2、美國第3、開曼群島第4,新南向的澳洲,僅排名第5名。民營金控主管分析原因,去(2018) 年受到美中貿易戰之衝擊,加上中國金融市場出現波動,而且陸續傳出當地企業倒閉,使得我金融業2018年對中國授信放款更為謹慎,避免誤踩地雷而被倒帳。若美中貿易關係近期未能獲得改善,加上中國經濟成長向下修正,此情況恐將持續下去,故我金融業為自保起見,採「雨天收傘」、減少對中國企業放款乃為必要之舉措。

澳洲是「新南向國家」的一大亮點之一,從自由時報本月9日記者王孟倫報導:「擠下新加坡 澳洲 新南向放款吸金王」得知,我國金控集團對「新南向國家」放款,去年明顯大幅增溫。像台新金、玉山金等金控旗下銀行紛紛到澳洲市場設置海外分行。其中對澳洲放款金額為1,571億元,不僅較前年成長32%,更超越、擠下新加坡,成為新南向放款之首;但金控業仍持續看好新加坡的市場潛力,並將持續擴大當地佈局。澳洲與新加坡同樣屬於已開發國家之林,近年已成為「明日之星 (the rising star)」。國內目前在澳洲已有9家銀行成立分行,其中8家是屬於金控旗下的銀行。根據金管會統計,我金控集團對澳洲放2017年為1,193億元,去(2018) 年增加至1,571億元,增幅為31.68%;至於新加坡,2017年放款金額為1,389億元,去(2018) 年雖成長至1,423億元,其增幅有限且遠不敵澳洲,首度跌出新南向或東協之首。加上本國銀行去(2018)年在新加坡爆發一件聯貸案因誤踩地雷,進而拖累整體獲利表現,讓外界對於新加坡的成熟市場感到疑慮。東協區域之經濟成長快速,更具有人口紅利優勢,對金融業來說,仍具發展潛力。至於放款本身就是一種金融「曝險」,因為放款增加也代表著其風險提高,連新加坡這樣金融高度成熟市場,本國銀在當地都會踩到地雷,更何況其他尚有政治與信用風險的東南亞國家?因此,金管會必須緊盯金融業對新南向國家的放款品質乃有其必要性。



上圖:▲寶成越南鞋廠員工集體罷工。

越南也是國銀前進新南向國家的另一大亮點之一,但其中亦充滿諸多的困難,無法快速前往當地展業獲利。由鉅亨網記者陳慧菱去(2018)102日報導:「國銀前進越南最難 10家申設分行仍卡關 中信苦等13年最久」,近年來蔡政府雖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金管會本月2日一口氣同意遠東銀申設胡志明辦事處,但接著還需當地政府核准,無法速成。根據金管會統計顯示,還有9家國銀、申設10 家越南分行雖經金管會核准但越南遲遲未審批,推估可能和越南政府的封閉、保守政策有關,其中以中信商銀從 20057月起苦等至今最久。目前國銀在越南計有12家銀行分別設於胡志明市、河內、同奈等地,共設立9家為代表人辦事處、12家分行及1家子銀行,其中國泰世華商銀與越南工商銀合資設立世越銀行。金管會表示,從 2014 年永豐銀的胡志明分行經越南核准設立後,尚有 9 家國銀申設10家越南分行雖經金管會核准,但越南政府尚未核准。卡關者以申設河內分行為最多,包括華南銀、中信銀、台銀、國泰世華銀與彰銀等五家銀行。其次是申設胡志明市分行,包括合庫與國泰世華銀;其他還包括申設海陽分行的兆豐銀、申設隆安分行的台新銀及申設平陽分行的新光銀行。主因為越南政府認為外資銀行一窩蜂集中在胡志明或是河內分行設點,這兩據點已經過度飽和,故在執照發放上陷入停擺。

富邦金,堪稱我金控業前進越南佈局的典範。從鉅亨網記者陳慧菱今年224日報導:「富邦金佈局越南十年有成 規模居台灣金控業之首」,得知富邦金旗下台北富邦銀行於2008年相繼於越南設立分行,迄今屆滿十週年。因為瞄準越南有很高的人口紅利優勢,並具有龐大內需市場的發展潛力,是目前經濟發展為最快的新興國家之一,未來成長空間可期。北富銀業務規模倍數成長跨足企金與消金版圖,2008年成立胡志明市分行,為北富銀於越南地區設立的第一個據點。鑒於越南積極開放持續吸引外資企業,北富銀於 2010 年合併慶豐銀越南分支行,擴大網絡據點與業務對象,目前在越南地區有三家分行,包括胡志明市、河內與平陽分行,為當地據點最多的台資銀行,網絡橫跨南、北越,提供客戶緊密的在地服務。北富銀在越南地區分行營運規模穩健成長,截至去(2018) 年底總資產及放款規模居台資銀行排名前三名,淨利增長至新台幣4.5億元。目前越南地區分行主要業務包括存款、放款、匯兑、進出口等法人金融業務,主要客群為越南台商與越資大型企業,客戶總數高達5千戶。近年來亦積極主辦當地大型聯貸案,包括台商及越商等大型融資案,積極協助越南經濟繁榮發展。此外,因應中美貿易戰下供應鏈之移轉,未來將可協助更多台商前進越南投資,成為財顧與融資的好幫手;並因應「新南向」政策及市場需求,將積極擴大服務台商與深耕在地客群,除了做為越南台商及企業最佳金融夥伴,並切入個人房信貸等消金業務,力拚成為跨台、港、中、越、星的區域性金融服務平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