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東協市場的商機初探
阿湯哥 (曾留美多年主修財經,身兼自由台灣黨終身義工)
筆者日前閱讀自由時報記者李欣芳在10月22日出刊有關台灣和東南亞國家的報導,如「迎東協旅客估3年後250萬人次」與「新南向拚ODA我洽談東協國家」等篇幅,目前執政小英政府努力與改變過度依賴中國之結果讓我們感受到了東協未來潛在無限的商機浮現,此將可降低台商西進中國投資的風險,並在市場上找到新的出路。
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乃為分散市場並降低中國經貿衝擊不得不實施的必要性之舉措。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印製的新南向政策文宣手冊:「新南向政策─新力量─新方向」(中英文版,各18頁) 於最近出爐;行政院評估,新南向的各國家未來政治發展普遍穩定,經濟表現也將持續成長,各國的建設與市場皆維持暢旺,故大環境的發展在整體上來說,對台灣正推動中的「新南向」政策十分有利。特別是台灣在拚觀光方面,去年新南向國家旅客來台人數已達178.9萬人次,占來台旅客人次的17% (突破1/6的比率);今年至上半年止來台旅遊人數已達110.3萬人次,占比為22%,故成長速度是相當的快速。估計至2020年來台旅客將高達千萬人次,其中新南向市場占比將達到25%(以250萬人次為目標,估計將不困難的達陣)。筆者認為過去在2008~2016年馬政府執政期間,來台灣旅遊的中客人數比是明顯地偏高 (曾經一度高達35%),此舉對於雙邊的產業合作與經貿交流發展必定出現了不良的影響,尤其是在人心、國安、地理環境等具有莫大的衝擊甚或傷害。
在二次世界大戰 (WWII) 結束之後,日本因戰爭賠償而開始執行「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al Assistant,簡寫為ODA)」。日本從最初進行出口導向模式的援助,發展出屬於日本的援助哲學,並且隨著數次的總額倍增計畫,躍升而為世界No. 1的援助大國。日本實施的ODA曾透過政府、民間與國際的評估機制,發現日本的ODA具有高總額、低GNI (毛國民所得) 比例的懸殊差距、有償援助比例過高以及集中於亞洲等特徵。加上,日本民間皆普遍傾向支持ODA的政策。所以,日本曾經擁有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或參酌後納為己用。
小英政府推動的「新南向」政策,為協助我業者爭取大型公共工程的商機,實施台灣版「政府開發協助」(ODA)計畫,就是要以逾1,000億元專案融資資金,並補貼利息差額,編列30億元支應利差等費用,這筆錢等於借給有需要發展公共工程的新南向國家在推動公共建設,舉凡修築公路、橋樑等若欠缺資金時,由我政府補貼利差,例如簽約的20年後,本金與利息皆可攤還,我政府則藉此替業者爭取到公共工程商機,具一石兩鳥之效。我政府日前已和東協國家政府部門接觸,核定「以ODA模式推動海外公共工程執行計畫」,故此項新計畫勢在必行;而洽談ODA的合作模式,像是東協的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都是可以思考合作的對象。該東協ODA合作案不是無償送錢的「凱子外交」,和中美洲國家的援外計畫是有所不同的。發展ODA模式,首先將在公共工程案源的選擇上進行規劃,以東協該國家的債信是否良好以及具償債能力等條件進行評估,而且要由對方國家具保,由地主國政府的外匯單位出面保證,以降低可能倒帳的風險。所以,不致會出現有外界質疑造成政府「財政黑洞」的問題。
由於在台灣方面,僅憑個別業者單打獨鬥難以爭取到大型工程,筆者認為我們一直不是主權獨立的聯合國會員國對台灣業者在國際上爭取標大型標案存在著先天性的障礙,加上受限於廠商知名度與資金因素,故難以在國際社會上和他國競爭。新南向的ODA模式,是由政府主導、扮演的角色具有相當關鍵的影響。其實,台灣的存款利率偏低,金融機構的爛頭寸也多,若東協國家有好的基建計畫投入參與補貼計畫,也是進行經貿外交的良方之一。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長期對開發中國家提供ODA援助計畫由來已久,協助當地國家發展基建,以擴大其國家影響力、扶植相關產業出口,誠屬貢獻良多。早已躋身為開發國家之林、四小龍之一的南韓,近年來更是急起直追,爭取東南亞等公共工程標案動作可謂是相當積極,未來將是台灣爭取新南向國家公共工程商機的最大勁敵。筆者強烈認為「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日、韓大力進軍東協市場的成功模式,非常值得台灣當局借鏡與學習。台灣若要擺脫或降低對中國的經貿依賴,日、韓成功的ODA模式就是以政府力量介入,以協助我業者前進新南向國家的一大試金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