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事件對台幣、港幣之未來可能發展
阿湯哥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與「推動台灣公投入聯」理念之堅定支持者)
香港「反送中」事件近日似有越演越烈且趨於惡化、失控的情勢,香港素有「自由港」之美譽而且在深受英國殖民接近百年後,港人早已經將西方民主、自由的概念深植在其心中,因此港人捍衛香港原有的自治甚而守護「五十年不變」的決心亦是相當的強烈,我們從港人勇敢站出來示威、抗議的人數觀之,突破100萬人後甚至高達200萬人,未來亦有可能衝上300萬人即可見端倪。無疑地,政經一體而且無法分離,故一旦在政治動盪後,將會影響到其經濟發展,隨之貨幣亦會有著嚴重的變化,蓋「唯有強勢經濟,才有強勢貨幣」可言。
香港,堪稱世界各國外商前進中國投資的門戶。以台灣來說,目前所受到的衝擊在日益擴大中。參閱記者葉佳華今年8月12日在信傳媒報導:「台灣金融業在香港曝險破兆元!一旦港幣跟美元脫鉤…」(註 [1]) 得知,『根據金管會日前公布統計,台灣銀行、保險及證券期貨業對香港曝險總金額,截至今年6月底為止突破兆元,合計為1兆282億元 (註:台灣的銀行業在授信已高達5,647億元與投資1,705億元,合計7,352億元;較之於今年4月6,930億元,增加422億元。保險業在投資及設立子公司曝險金額,合計有2,151億元;而證券業總曝險未含基金投資,則有779.54億元),故整體金融業曝險金額比起至今年4月底止增加443億元。對於新增曝險金額具有「預警 (early warning)」的意涵,表示該區域營運風險正在驟增中。香港近期內發生「連續且不止歇」的示威、遊行抗議活動,網路上傳出有人將在本月16日民間發起銀行擠兌 (bank run)(註:將所有銀行存款從銀行提走或轉匯到離岸戶口)、拋售中港資產的「結清 (clearing),結餘歸零」行動 (註:台灣的銀行業以台商客戶,作為海外資金調度為主;並非是港人的首要目標,仍必須持續關注)。港股本月12日曾經下跌114點,累計從今年6月9日「反送中」遊行開始以來,港股在兩個月內跌幅超過6%,此表示政治影響到經濟的「重大利空」來襲,隨著「三罷 (罷工、罷課、罷市)」示威活動持續越演越烈、方興未艾中,衝突仍持續擴大,對於整體金融市場的發展更是不利。』較為嚴重的是基金大戶減少在香港的交易量,等於是出現開始縮手的情況,表示對香港經濟前景恐有疑慮的信心危機。持平來看,香港屬於自由地區,故香港的金融制度和中國必須不一樣,維持與落實在經濟上為「一國兩制」的基調,不然整個「遊戲規則」就必須要重改或者可能會引發出走潮前進至新加坡布局,呈現「棄港保新」的局面。近幾個月以來,除了香港本身的政局紛擾問題外,由於近期內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破7」後導致下列現象的發生。一則,中國本土資金一直在透過香港正將資金向外移出;再者,香港銀行的港幣庫存不斷減少,大家想把港幣兌換成美元匯出,將造成港幣的流動性變差。此外,目前有不少中國資金利用「滬港通」或者是「深港通」的模式來買進港股,購買港股後再拋售該股票並轉換成現金或者用股票再和銀行質借套現,因此在市場上出現流向香港的資金是增加,但港股卻出現下跌的盤勢,形成非常奇特的現象。
至於港幣未來發展有無可能改為緊釘人民幣,目前尚無法確知?!大家深知港幣從1983年開始和美元實施「聯繫匯率制度」,就是港幣的匯價水準幾採用「釘住美元 (peg at US$)」的政策。這是香港與中國在經濟與貨幣上脫鉤,形成雙邊「一國兩制」的重要象徵。港府以穩定匯價為目標,美元兌港幣匯率始終維持在「7.75~7.85」之間範圍在浮動 (等於說人民幣與港幣仍各自享有空間,不是「混流、合一」的情形)。隨著香港「反送中」抗爭的日益激烈,若港幣改懸易轍,不再採用「釘住美元」而是改為和人民幣同步或掛勾,筆者認為長期恐導致中國、香港「雙輸」的慘狀,千萬港幣不能淪為被人民幣拖跨的慘劇發生。換言之,港幣目前實無強大的「誘因」改為緊釘人民幣或者和人民幣同流的必要性。由於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不足,日前尚無法在國際市場上「完全」自由兌換。以中國來說,在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海嘯」時,得以倖免而置身事外,就是因為人民幣不是國際性的流通貨幣所致。今日中國一旦經濟問題或經濟成長呈現日益低落時,可能就是加速中國政經崩潰的源起。此時人民幣因為變得無法自由兌換,港幣將是非常重要的活動窗口,將可讓中國資金藉由港幣得以流向西方國家。由此顯見,港幣和人民幣的掛勾、合流或者合體,將不利於港幣的走勢,亦並不是在短期內具體且可行的方案。因為假設港幣不再釘住美元時,改採釘住人民幣,等於說香港經濟或港幣不存在於世間遭到被閹割的悲慘命運,亦宣告香港將失去「國際金融中心」的尊崇地位,必將導致國際外資的大撤離,金融秩序為之大混亂。
茲舉以1998年美國索羅斯為首的「國際對沖基金集團」在襲擊港幣為例,香港曾有成功地被襲擊卻能抗跌的經驗。當時索羅斯集團仍無法得逞其「快且易 (fast and easy)」獲利,最終亦以慘敗收尾,等於說「港幣的基礎深厚且外匯存底金額約高達900億美元,應不是弱者甚而優於今日人民幣的體質」。筆者推估香港當時幾無外債為淨資產的情況;反之,中國在外匯存底在除外債後所剩無幾,故其可用的銀彈相對地不足。對照其他的東協各國,在1998年8月時,當時「亞洲金融危機」在爆發後已經超過一年,多數亞洲經濟體舉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在遭受金融危機衝擊後,前述各國貨幣皆呈現大幅貶值的情況,印證「唯有強勢經濟,才有強勢貨幣」的說法。當時香港是個活生生的例外,港幣匯率仍然穩定維持在「7.8港元兌換1美元」的聯繫匯率。所以,這票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對沖基金炒手當時雖來勢洶洶,本來誤以為天衣無縫、無人可擋,並精心策劃一場對香港經濟的強力猛攻,企圖在股市與匯市上對香港進行巧取豪奪。當時國際炒手們先是在香港股市賣空 (short sell),再借入股票然後賣出 (sell out),取得港幣後再大量兌換成為美元,加上用在債券市場借來的港幣,對港幣大做空頭。這是典型「做空、套利」的手法,當時香港若允許港幣大幅貶值,國際炒手在港幣上的空頭金額將會因此大獲其利,並將殺得香港遍野哀鴻,片甲不留。結果天佑香港,雖當時正值1997年回歸中國為時不久的紛亂期,卻選擇加息方式以維護港幣的穩定,等於是「主動反擊」;故未讓國際炒手們得以越雷池一步,僥倖獲利出場。因為當時香港金融管理局擁有的外匯儲備金額佔全球第三,接近900億美元,並利用這批外匯儲備資金進入香港股市,大量購買恆生指數中的33種成份績優股,讓恒生指數得以迅速「止跌回升」,致使做空頭的國際炒手遭到反噬因而損失慘重出場 (註:以今日角度觀之,香港當局當時應變有方,不致進退失據,蓋「干預經濟的成本遠小於任由經濟動盪的成本」,此舉乃相當值得嘉許),故在「非常時期、非常手段」的出爐,故香港經濟實力強大而不容小歔!
綜上得之,台灣金融業在香港地區的曝險金額突破兆元台幣大關,以銀行業居多(超過70%)。由於美中「貿易戰」正持續中且在短期內不會結束的情況發生與香港在「反送中」情勢日益惡化下,故筆者建議台灣金融業在香港的曝險金額(或資產) 若能改以美元計價,應能避免新台幣匯損的發生。特別是台商在中國應當減少持有人民幣部位的資產,蓋人民幣趨於貶值乃大勢所在。加上台灣對中國貿易依存度仍屬偏高,故在短期內新台幣跟著人民幣呈現貶勢,應為可能的發展結果。至於港幣在長期發展來說,從1983年即開始和美元實施「聯繫匯率制度」,港幣的匯價採用「釘住美元 (peg at
US$)」的政策至今有36年之久,故筆者強烈建議港幣實不宜改為和人民幣同步或掛勾,此舉恐導致中國、香港「雙輸」的慘狀發生,這樣將無法坐收分散風險之效。人民幣在「破7」之後,在國際匯兌市場上如何守住美國「貿易戰」的另一波攻勢將有待考驗!? 蓋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仍然不足,日前尚無法在國際市場上「完全」自由兌換。雖人民幣在2014年11月曾被列為國際貨幣基金 (IMF)「提款權貨幣籃子 (SDR)」的貨幣包括美元、歐元、日幣、英鎊,然此四大貨幣在國際市場的流通比例長年位居全球前四位,故人民幣欲與前述此四大爭鋒,甚感到吃力。特別是中國政經情勢此刻有日益疲困之態勢,甚而澳幣、加幣等「黃雀在後」(註:中國外匯流出至英語系國家舉凡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國的比重,應是相當的可觀),因此人民幣的國際化或者成為世界主流貨幣的時日,恐有漫長之等待期也!?
參考資料:
[1] 葉佳華 (2019)。「台灣金融業在香港曝險破兆元!一旦港幣跟美元脫鉤…」,信傳媒,8月12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