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盆法會之來源
楊上民
所謂「盂蘭盆法會」,係印度和尚到中國傳教,利用孟春征(正)月「三陽開泰」與孟秋七月「三陰倒懸」,「地天泰」與「天地否」對應之易經原理,融入佛教信仰,而由佛教徒梁武帝抄襲了道士寇謙之所編輯的道教科儀,轉變成「水陸法會」及「梁皇寶懺」法會,乃滋生之佛教普渡儀式,這可以從釋聖嚴在其「比較宗教學」的「寇謙之與天師道」章節中記載得到證實。
釋聖嚴在其「比較宗教學」的「寇謙之與天師道」章節中記載:「自古以來,中國即有宗教的種種祭儀規則,寇謙之為了適應新的要求,起而發揚,編成齋醮科儀,集其大成,其中也有佛教的成份。在此之際,尚有好多道士,模仿佛經,大事偽造道教的經典及文書。在南方的道教學者,以陸修靜及陶宏景最有名。可謂因果循環,道教竊取了佛教好多的東西,充實他們的道藏內容,佛教也反過來向道教學習:相傳梁皇寶懺、水陸法會儀軌,均創於梁武帝(502~549在位)。梁武帝距離寇謙之出雲中科誡,已近百年,無疑是受了道教的影響,後來僧尼做佛事,也寫表章文疏,宣讀焚化,則亦取乎符籙派道士的作風。雖然佛教的密教也特重儀軌,密教儀軌的輸入,却已是晚唐時代了」。佛教自有梁皇寶懺、水陸法會儀軌之後,就有一些不深入經律論研究的僧侶,從事梁皇寶懺、水陸法會儀軌之頌經拜懺為生活,繼而產生了盂蘭盆法會及殯葬超度法會。
釋聖嚴在其「基督教之研究」書中說:「專以頌經拜懺為生活的僧侶問題,我希望佛教徒們警覺起來」。「基督教之研究」一書於民國56年四月出版迄今已48年了,專以頌經拜懺為生活的僧侶,並無絲毫警覺,仍以梁皇寶懺、水陸法會及盂蘭盆法會以及殯葬超度法會來愚弄信徒,賺取無知信徒的種種資助,這種情形,與道教利用拜斗的儀式賺錢一樣,都存在著風俗迷信的問題。而最大的問題,在於歷朝的政府未負起教育人民對宗教正信的觀念,放任宗教誤導人民陷於錯誤的普渡行儀,讓錯誤的普渡行儀形成風俗習慣,致使歷朝的國政遭受宗教無形的腐蝕,梁武帝朝政由興而衰以致餓死於佛寺就是一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