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檔案追憶時代
李敏勇
底片的世界
關上門窗
拉上簾幕
我們拒絕一切破壞性的光源
在暗房裡
小心翼翼地
打開相機匣子
取出底片
它拍攝我們生的風景
從顯像到隱像
它記錄我們死的現實
從經驗到想像我們小心翼翼地
把底片放進顯影藥水
以便明晰一切
它描繪我們生的歡愉
以相反的形式
它反映我們死的憂傷
以黯澹的色調
直到一切彰顯
我們才把底片取出
放進定影藥水
它負荷我們生的愛
以特殊的符號
它承載我們死的恨
以複雜的構成
這時候
我們釋放所有的警覺
把底片放入清水
以便洗滌一切污穢
過濾一切雜質
純純粹粹把握證據
在歷史的檔案
追憶我們的時代
(一九八三)
發表了〈暗房〉之後,我又寫了〈底片的世界〉。前者,是以底片的處境去捕捉現實。但後者則以底片本身的邏輯,探索如何翻轉被顛倒的世界。
整首詩,經由底片從相機匣子取出到沖洗出照片的環節,經由過程所賦予的程序意義,既敘述照片從底片到完成,也描述了一首詩的完成 不只是---poem的,更是poetry的----我在這首詩裡,表達了作為詩人的我的方法論。
這是發表了〈暗房〉之後,從另一個側面省思而發覺到的面相。如果,暗房以對象---統治權力為觀照,那麼底片的世界就是以自我為主體。底片其實是詩人的工具,也就是語言。語言是詩人的武器,詩人如何以語言這種武器與統治權力,與宰制者對決、抗爭?當然是以一首一首完成的詩。
如果詩是見證,作為見證的詩學是詩人如何以詩見證自已所處的時代,留下證言。從拍攝到洗出照片有一定的形式程序,一首詩的完成,何嘗不是?
〈暗房〉是一種觀照,〈底片的世界〉是一種過程的描述。而這首詩描述的是書寫的過程。一首詩的完成不只是詩想的問題,更是詩學的問題。是一首詩的形成,而不只是一首詩形成前的觀照。
我不喜歡簡單的白描,我重視的是精神而不只是感覺,常常想要賦予一首詩較為深沉的意義質量。在暗房裡沖洗照片的程序,在某一意義上,就像一首詩被書寫的過程。顯影和定影的程序是詩人在捕捉語言的意義的各種瞬間"
拍攝和記錄,風景和現實,生與死,經驗與想像,歡愉與憂傷,愛與恨。符號與構成,釋放與洗滌……詩人的一首詩。就像攝影一樣有觀照和拍攝,也有書寫和沖洗的過程"
底片並不是為了底片,而是為了照片。經由見證的詩學,詩人能夠在歷史的檔案留下證據,追憶自己所慮的時代"追憶就是見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