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這世界害怕明亮的思想

這世界害怕明亮的思想       李敏勇

暗房

這世界
害怕明亮的思想

所有的叫喊
都被堵塞出口

真理
以相反的形式存在著

只要一點光滲透進來
一切都會破壞       (一九八三)


  台灣是一個美麗之島"
  台灣也是一個悲情島嶼。
  長期在國民黨中國戒嚴統治宰制下的台灣,政治宣傳上常給予復興基地的稱謂,用來彰顯據台反共的口號。
  一九七七年的鄉土文學論戰,許多文學作品對台灣的現實提出反思,戳破國策文學的虛浮美化,特別是藉著一九六O年代起,加工出口貿易帶來的經濟繁榮現象所包裝的統治威權。
  其實,從一九七一年起,「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已被驅逐,代表台灣的國家已被共產黨中國取代,台灣成為國際孤兒般的存在。
  政治的自力救濟,可以從一九七九年美麗島事件要求國會全面改選,以及民主化的呼聲為代表。美麗島事件,一些異議分子被以軍法審判、處刑,一些則在一般法庭被治罪。
  但是,以法律為手段的政治壓迫並沒有阻絕人民的抗爭。一九八O年代,各種反對國民黨的政治力量更積極展現抵抗權,爭取市民權:民主化的另一個側面是獨立化。被打壓的左翼中國意識也參與在黨外的力量裡。
  〈暗房〉是對統治體制以台灣為光明世界的反喻。藉著傳統攝影沖洗照片環節裡的黑暗空間,描繪台灣所處的情境。
  暗房是底片從相機匣子取出,沖洗,以避免曝光的空間。但這首詩裡,引喻的都是現實的世界,是戒嚴體制下的台灣。
  以害怕明亮的思想;叫喊被堵塞出口;真埋以相反的形式存在;以及只要一點光,一切都會破壞,點描出暗房世界的性質。用暗房的世界印照現實的世界,批評了統治權力的宣傳。
  美麗之島成為暗房,而且這個島嶼的歷史充滿著悲情。被描繪的一個光明的世界,其實是一個黑暗的世界。在暗房裡,人們的呼聲被打壓;真理以相反的形式存在,在觀照時。必須經由相反的還原。但是只要一點光、一點明亮的思想,就可以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