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他打開鳥籠的門讓鳥進來

他打開鳥籠的門讓鳥進來       

李敏勇

他愛鳥

起初
他只是觀察
他在黑暗裡
而鳥
鳥在陽光下

鳥自由自在
鳥歌唱
鳥跳舞
烏和往常沒有兩樣

而他
他不能想像烏有這麼快樂
他不能想像烏有這麼單純
他嫉妒
他懷疑

怎麼可能沒有異議
每個人都會有所不滿
世界不可能完全無疵
他肯定烏藏有秘密在鳥的心裡
他誓稱要告發他

他丟有毒的米穀給馬
他丟石頭在馬身上
他用照相機拍攝鳥的一舉一動
他用錄音機記錄為的一言一語

而他終於等到他所期望的
他歡呼
他收集著證據
他打開鳥籠的門讓鳥進來

這時
鳥才看見站在亮處的他
馬變成在黑暗裡
而他說
他愛鳥     (一九八一)


  美麗島事件(一九七九、高雄)之後,我寫了這首詩。在〈自然現象〉這樣的詩所喻示的「人間公害」裡,我用獵人和獵物的關聯,去處理這一政治事件的課題。獵人本來就計畫捕捉獵物。這首詩裡的他,放在美麗島事件的情境裡,就是政治權力的象徵人物,他愛鳥,但他捕捉並可能獵殺鳥。愛,在這首詩裡具有反諷的意味。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的美麗島事件,在戰後台灣歷史的發展,無論從政治和文化來看。都是重要的,與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相比,這是彈壓不下的反抗,累積了二二八事件死滅的心靈反挫出來的力量。

  中國國民黨殖民性政治的宰制,在美麗島事件後,一直被挑戰。從黨外而民主進步黨的成立,在大約二十年後的二OOO年,曾經取代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這個尚末正常化的國家。

  台灣的政治在一九七九年之後,有很大的轉變;文化也從幾乎完全被宰制的情況覺醒起來。但我自己的詩歷程,從一九六九年起,顯示在作品裡的情境,其實就有抵抗和自我批評。這是因為在《笠》的前輩詩人們不同於從中國大陸帶來的詩人與詩性格而被啟發的。

 〈他愛鳥〉是一段敘述,開始時獵人和鳥,分別是在黑暗裡和陽光下。而結尾時,鳥和獵人的處境顛倒。獵人,其實想設局捕捉他不相信的鳥。美麗島事件因於以紀念世界人權日的大遊行,政治當局以未暴先鎮的方式。逮捕相關的民主改革人士。想要藉此壓制從一九七O年代末期勃興的政治反抗運。

  一九八O年代,政治詩興起,大多以民眾詩的風格著寫,非常直接表達政治情緒,但我在這首詩,和在這之前之後介入政治的詩一樣,尋求一種保留詩之意味的表現方式。

  他愛鳥,就像許多獨裁威權統治者口號裡的愛人民一樣。人民,其實只是玩物或獵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