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錯誤的警方士氣論
自由台灣黨政策部主任
溫朗東
柯文哲近日上媒體受訪,說世大運辦得很成功,不宜撤換警政署長陳國恩、台北市警察局長邱豐光,以免「打擊警方士氣」。
在柯文哲看來,警察很辛苦,遇到抗爭民眾,認真執法會被罵、會被調守邊疆,所以警察不認真,也不能怪他們,不然士氣會更低落。
這種說法,似是而非,缺乏「法治」精神。
柯文哲認為,318事件到反課綱運動以來的台北市中正一分局長方仰寧、張奇文,被冰凍在警察局。顯然是被抗爭拖累。
這個想法大有問題。首先,警察的調遷本來就相當常見,認真值勤的警察很多,沒有優先升遷特定人士,本來就是合理的。
再者,不同的崗位,只要有心,都可以為台灣人服務。方仰寧從中正一分局被調到屏東縣警察局長,後來又到台北市警察局主任秘書。他到屏東,體制上反而是升遷,難道因為是為屏東人服務,就算是貶官?屏東人比較低等,台北比較崇高?這顯然是大中華思想裡頭,重中央而輕地方的官場思維作祟。
不管是基層員警或是警官,真正的問題是在中華民國流亡政府體制下,長期習慣於為殖民體制服務。所謂的「士氣」,也是這種體制養成的扭曲心態,覺得自己應該要替當權者剷除異己,特別是獨派思想,更被殖民體制視為亂源。
「士氣」的組成錯誤,當然會產生錯誤的執法。如果警察的養成體制,重視台灣人的權益,而不是把當權者的維穩放在第一,自然會在面對抗爭的執法上,手段拿捏更為精確,更符合比例原則。
抗爭者未必是暴民,警察的專業,應該是要能夠區分哪些人以破壞社會秩序為目的,哪些人是為了爭取台灣人的權益。警察缺乏這種專業,就應該進行體制改革,而不是順應著體制養成出來的錯誤心態,美其名為「士氣」,其實是護衛權貴的陋習。
警察的士氣很重要,但士氣的組成必須要正確。人民對警察失去信心,不是人民在打壓警察,而是警察站在權貴的一邊,忽略了基層民眾的感受。
這不會是幾個警官個人的問題,而是體制的養成盤根錯節,必須要從教育及組織文化改照著手。柯文哲不懂這個道理,可能也不想懂,畢竟他已經成為了權力者,跟基層民眾漸行漸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