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國史簡介
黃虎旗復國黨籌備處執行長
黃清雄
台灣海國史稿分為三部分,五千年至一千年前是考古學為主,可描述陶玉文化,並以卑南族三套不同的數字(1~10)念法,發現四、五千年前,12大族分佔台灣前山和後山。澎湖列島文化遺址出土物證實五千年前磨製橄欖石工具發達,航運業甚為蓬勃,有助於花蓮豐田玉器外銷至東南亞地區,因此台灣海國擁有南海各群島主權。
第二部分是歷史文獻所記載,自南宋入侵澎湖開始。澎湖居民被迫遷移至大灣(西南部),可能是西拉雅族。唐朝詩人施肩吾寫下"島夷行"詩句──腥臊海邊多鬼市,島夷居處無鄉里。
台灣第一民族南島語系皆以部落為政治組織,和中國唐宋的鄉里制度不同。蒙古帝國元軍渡海追殺南宋皇家,入侵澎湖及淡水左岸八里鄉"萬世坡"Masibol重鎮,台灣海國煉鐵坊中心,在北海岸至少發現12處鐵作坊遺址,全部被元軍毀滅。卑南王朝王都在台東逃過洗劫。十六世紀日本人稱台灣為高山國。荷蘭人來遭遇社邦強烈抵抗,成立四個社邦部落代表聯席會議,每年舉辦分區集會一次,即是福爾摩沙國(Formosa)。
鄭成功率大軍偷襲大灣,從鹿耳門海道登陸,改稱東寧國。東寧國開始佔領浙江及福建沿海島嶼為疆域。之前那些島嶼包括舟山島全是國際法上的無人島(小股土著),中國不取。所以金廈兩島、烏坵、舟山島、香山島(澳門)都屬東寧國,派軍駐守,並非中國的海島,當時不屬其版圖。
卑南王朝一直延續至1909年日本佔領台灣15年後才停止向後山其他種族部落徵稅。
台灣民主國於1895年5月建立,黃虎國旗義軍聲勢浩大,卑南王朝屢屢聲援。若非中國清廷哄騙霧峰棟軍砲營解散,又配合日軍,懸賞追殺副總統(代總統身分)邱逢甲,以12通特急電報拐騙中部統領林朝棟,日本不可能在八卦山一役兩天就結束。但台南政府在議長許獻琛領導下繼續抗拒日軍3個月。日本艦隊分別從屏東及澎湖兩路夾擊而來,中國對台南的黑旗軍劉永福見死不救,劉將軍下令全軍保護黃虎國旗。因此日據時代台灣各地以黃虎國旗精神抗日。1947年巨紳林獻堂主管台灣文獻館,在文獻創刊號封面以黃虎雄姿為封面,遭蔣賊迫害,流浪日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