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統著作「堅持:陳水扁口述歷史回憶錄」讀後感言 (中篇)
陳總統近期著作「堅持:陳水扁口述歷史回憶錄」,該書內容豐盛,筆者在初步讀取該書的若干重點後,按照其目錄依序提供外界之參考,擬分為三次分享:(上篇,詳閱台灣守護周刊,第383期):一、家世、故鄉、成長過程;二、踏入政治路;三、從民進黨的創立談到公投自決、國家定位。(中篇,本期出刊中): 四、從國會議員到首都市長;五、治理台北市的心得報告;六、九七修憲與二○○五修憲。(下篇,待續):七、世紀首航、台灣總統;八、治理國政、實踐信仰;九、風雨前行:從三一九槍擊案到紅衫軍之亂;十、轉型正義、盡心盡力。
筆者針對 (中篇) 之分享心得如後所述:
四、從國會議員到首都市長:在歷經「影子立委」的沉潛、仰望後,陳總統再度站上第一線,晉身為國會議員,提升服務視野。當時民進黨在國會人數僅有21位 (外加無黨籍2位)的「小蝦米」立委 (註:對比今日高達68席的實質過半數,真是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的效能遠優於今日甚多),對抗一百多位「大鯨魚」的國民黨立委,堪稱為「少數的力量」,鬥智不鬥力,戰力十足,充分掌握議題,落實萬年國會全面改選、省市長民選、總統直選,還權於民,從法律層次提升至憲法層次,奠定台灣走向民主國家的基礎。誠如陳總統在獄中第一本書<台灣的十字架> (2009,頁184) 所說:『祂是「法理台獨」的「追求者」與「實踐者」』。陳總統在立委任內,不讓部會首長們有摸魚打混的空間,落實「一問一答」,且為「正義、認真、專業」的冷門國防立委 (當任總統前的先修課程),發揮至淋漓盡致,不畏強權、利誘與脅迫。陳總統於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後,再度連任立委,任職五年,並在當時力推「國防四大改造」:軍隊國家化、軍政軍令一元化、情治單位法制化、軍品採購公開化,後來於2000年元月完成<國防法>的立法,讓封閉的國防部得以逐漸地撥雲見日,不再是黑箱作業或弊案的濫觴。台北市首任民選市長於1994年12月3日舉行,競選主軸是「快樂
希望 陳水扁」,並搭配<台北新故鄉>、<春天的花蕊>等清朗歌曲,和傳統悲情的訴求有所不同,結果是新氣象、新效果,大勝對手趙少康19萬餘票之多,在「天龍國」的台北市成為有史以來的非國民黨籍市長。陳總統在市長任內,用人「不分黨派、族群,唯才是用」,充分展現包容與魄力;廉能、勤政,並成立「統一發包中心」,從不碰觸都市發展與工程發包等事項。令人著稱的戶政革新、微笑奉茶、櫃台降低(從120公分降低至75公分) 等「市民主義」,落實奉行「市民是主人,官僚是公僕」的觀念,實現「公家機構不是衙門」為服務型政府的理想。陳總統在當時亦致力於拓展城市外交、國際交流 (註:實際接觸外交作業,彌補正式國家外交部的不足),有效提升台灣與台北市政府的國際能見度,並親自出席參加各國舉辦的年會且於1998年5月成功舉辦「國際地方政府聯合會 (International Union of Local Authorities,簡稱IULA)」底下的「世界首都論壇 (World Capital Forum,簡稱WCF)」。首都市長,雖和當時的李總統是不同的黨派,但彼此關係融洽、和諧;因為陳總統在市長任內滿意度曾高達89%,但不幸未能連任,反而為2000年的首度政黨輪替奠立了良好的基礎。在此任內,積極地學習各項治國的專業知識與職能 (詳參<台北都會18變:陳水扁與18位學者專家聯合會診台北都會>,1994),包含林全的地方財稅、蔡英文的WTO經貿問題等。
五、治理台北市的心得報告:由於首都治理的卓越政績與首位非國民黨籍資歷,奠定陳總統後來攀登2000年大位的基礎。當時祂的施政基調奉行四大管理,包括目標管理、數字管理、走動管理與危機管理,皆屬於將企業經營的理念運用在市政管理上,在落實執行「市政經理 (city manager)」。目標管理,就是台北國際金融大樓(台北101大樓) 的興建,成為台灣的地標,曾是全世界最高的大樓,讓國際社會看到了台灣台北,大幅提升在全球的能見度。數字管理,強化市府行政效能,像戶政革新、櫃台「降低」與微笑奉茶,商業登記縮短為「兩」天 (最多不超過「五」天),建照、使用執照的取得不得超過「兩」個月,補件僅限於「一」次。像汙水下水道工程,其接管率從國民黨執政30年的23%
(平均每年低於0.8%) 至陳總統在市長四年任內達到41% (平均每年為4.5%)。走動管理,市長不是整日坐在辦公室看公文,而是走出去「查勤」、「巡下水道」、「查公廁」等,以降低怠惰、鬆散的可能性。危機管理,像1997年10月25日發生的「拔河事件」因處置得宜,化危機為轉機,讓民進黨縣市長拿下12個縣市,奠立後來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的基礎。木柵捷運的完工通車,實現兩年內改善台北市交通的目標,當時「馬特拉不拉」,改為「扁為拉」。基隆河上游員山子分洪道,完全杜絕水患,這是治本而不治標的做法,從此不再淹水,堪稱現代「大禹(扁)治水」的經典版,經費節省之鉅亦創下空前紀錄 (註:從原先的3,000億元,縮減至316億元)。保存古蹟,開闢綠地,居功厥偉。像北投溫泉博物館、市民劇院、西門紅樓、水博物館、士林官邸以及關渡自然公園,經過活化、再利用後,提供廣大市民休閒育樂的空間。廢除公娼 (趕出住宅區),拆遷位於晶華酒店旁邊的十四、十五號公園,安置於新國宅,增值後價值連城。巨蛋難產,風波不斷:原屬意在松山菸廠興建,但為省屬用地,時任省長宋楚瑜不同意因而作罷。陳總統提出巨蛋的解決良方,就是市府與遠雄雙方各退一步,把安全標準交給公正第三方台灣建築中心審查,落實「工安第一,共創雙贏」。松山機場,航高限制問題 (參閱:2007年11月8日,自由時報蘇永耀、劉力仁報導:「松山機場限建高度 放寬至90公尺」)。陳總統在台北市長任內,英文<亞洲週刊 (Asiaweek)>曾針對亞洲城市進行評比,從祂上任前是前十名之外,逐年進步至第10、5、2名,當時被譽為「亞洲進步最快的城市」。
六、九七修憲與二○○五修憲:1997年國大修憲,涉及到總統制、雙首長制之爭;還有就是拿掉「閣揆同意權」(註:即總統提名行政院長,無須經過立法院的同意),等於向總統制傾斜。陳總統洞燭機先,在當時對於總統選制在力主「相對多數制」,這是極為正確的思維,故2000年總統大選得以提早實現了民進黨首度政黨輪替。至2004年陳總統即一舉衝破過半數的「絕對多數制」,無須第二輪的再投票程序,省去了諸多的麻煩與紛擾。九七修憲在民進黨內部呈現了意見不同調,像美麗島系與新潮流系是主張「雙首長制」,而謝系與扁系則主張「總統制」。回顧今日觀之,總統在基本上還是權傾一時,行政院長是有責無權、類似總統府幕僚長(或執行長)。陳總統任內,在二○○五年曾經修憲過一次,就是立委席次減半與單一選區兩票制,並將立委任期延長為四年。當時為了提振國家競爭力,故推動政府改造,力行組織精簡、部會減併,還有選舉時程改革。但後來仍衍生若干的問題,例如:立委在2月1日就職後,總統在5月20日就職,變成一次選舉,卻不同時就職;另外,就是新、舊民意的並存。日前在立委減半後,席次從原先225席變為113席。陳總統主張如後所述:立委總席次,可從113席應再酌增至150席較為適當;並讓小黨、少數的聲音得以進入國會,並將政黨比例從5%門檻調降至2%。同時,不分區席次,建議從34席增加至50席。以2016年立委選舉結果來說,新黨 (4.18%)、綠社盟 (2.53%) 及台聯 (2.51%),皆可進入國會發聲。以前是平均30萬人選一席立委,現在20萬人以下的縣市保證一席立委,但超過20萬人以上的縣市應可選兩席立委,例如:宜蘭、花蓮、台東,就不會清一色由特定政黨當選立委。政治應是權力分享與資源分配的哲學,祂不贊成「整碗捧去」,不能沒有少數的聲音始為公平。二○○五年修憲的另一個重點,就是修憲程序改為立法委員1/4提議,3/4出席,出席委員3/4決議,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的半數,即通過之。關於有人說:「陳總統過去在任內,無法建立台灣共和國」(出處:總統晚上透過視訊會議與歐洲議會議員及新聞媒體進行對話,2005年3月1日) 還原祂的說法,詳述如後:『…要改國號、要把目前國號中華民國改為台灣共和國,必須經過四分之三國會議員的同意。以目前來說,支持政府的席次,可能不到國會的半數,遑論要達到四分之三,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縱使有這些想法,但是客觀的環境是做不到的。我必須要坦誠,我不能夠騙自己,我也不能夠騙別人,我做不到,我就是做不到。…』這是當時國會的環境生態在民進黨仍處於朝小野大下,陳總統提出的「事實陳述」說法。對照2016年在蔡英文總統執政後處於「國會過半數」的絕對優勢,關於台灣國家定位的模糊不清、主權歸屬屬於「維持現狀」的說法,我們真正的台灣人不禁要發出悲鳴,今日在「中華民國」的枷鎖下,台灣不僅無法贏,甚而民主是向後退、倒退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