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

湯潮勳_日韓貿易戰下 台灣的角色與轉機_0718




日韓貿易戰下 台灣的角色與轉機?!



G20 高峰會於大阪結束後,邁入今年下半年之際,東北亞情勢在美中貿易戰後驟然風雲變色、烽火連天,就是發生日本對韓國發動貿易戰的突襲,將南韓從友好國家經濟的「白名單 (White Countries)」中剔除,令國際普遍感到錯愕不已! 在美日同盟或安保條約之下,台灣、韓國理應屬「盟友」的身分,毋庸置疑。此情勢的發展,自然對日韓兩國皆在政經層面有著相當程度的傷害。從今年71日起,日本政府突然宣布擬限制氟化聚醯亞胺、光阻劑以及氟化氫等三種原物料 (註:日企掌控這三種化學原料全球約佔70%~90%的貨源,韓國從日本進口前述三項原料的比率分別高達93.7%91.9%43.9%) 出口至韓國,這些皆擁有劇毒、不易保存的特性,且運用在半導體科技業上的必要性關鍵原料,特別對化工、電子零件、工具機等產業以進行出口控管,讓韓國政壇與科技業者受到莫大騷動、衝擊。韓國反應強烈,總統文在寅隨即召開記者會,要求日本政府收回這項措施,蓋韓國科技業者馬上面臨「斷料」的困境,致使其工業生產恐將無以為繼。近年來日韓關係的互動不佳,據聞在大阪G20會議上兩國領袖幾無互動,類似面和心不合,安倍首相與文在寅總統兩位僅有「禮貌性」的握手8秒鐘而已。其實,韓國原可容易取得的原料,現在則需要提出「逐項」申請期間為90天,等於被當成為管制品的申請,將是耗時且緩不濟急。由於慰安婦、徵用工等陳年舊帳的重啟,導致日韓關係的失和;但日本方面不以為意,僅視為ㄧ般性的事務層級,期望可能會有轉圜的空間。

值得探究的是,究竟日本施展出此一輸出限令「殺手鐧」,結果是日贏、韓輸或者可能兩敗俱傷? 首先,日本的舉措令韓國錯愕且措手不及,像是在商業上發動「突襲式」的攻擊,韓國將無法在短期內發展半導體原物料的生產事業,因為該原料的研發技術無法速成,恐需耗費10年以上的時間始可竟其功。換言之,這是前所未有且罕見的非常事態,日本以「政治100分、經濟0分」的角度出發並意圖干涉民營企業的經貿往來,恐有違反國際自由貿易之嫌,不僅是韓國包括全世界各相關國家皆相當憂慮後續發展,真的無法輕鬆以對。其次,素有「韓國馬英九」之稱的文在寅政權向來和北韓金正恩頗為友好。聽聞曾有156件的戰略物資疑似流入北韓、伊朗、敘利亞等的事件發生 (註:這些行為皆屬美國國防軍事安全管制的範圍,即使「軍民兩用」的物資皆然),引發日本當局的強烈不滿。因為北韓鄰近日本,動輒發動空中飛彈的試射,萬分懼怕意外的發生,讓日本的人心浮動與坐立不安。第三,日本無法再自我感覺良好而不以為意,韓國日前僅在民生消費層面上「淺嘗則止」情緒性的反應;韓國萬一或可能對日本企業施展報復手段,韓國在OLED電視、手機與面板等皆較有優勢可言,恐將對Sony、松下或夏普等日本公司恐造成嚴重的衝擊。萬一未來韓國亦瘋狂起來報復日本,恐在雙方相互廝殺的日韓經貿戰爭下,致使彼此皆受到無情的傷害、相互性的毀滅,同時日後在「美日軍事同盟」或「印太戰略」的大方向下,日韓雙邊如何和好如初的軍事合作呢!? 最後,為何日相安倍的「川普化」(強硬、鐵腕) 動作?!外界認為疑似和本月21日的參議院選舉有關,若能讓自公聯盟與日本維新會等政黨全力支持修憲的動作,需在參議院達到2/3以上席次,這樣安倍政權就有機會能夠完成修憲。加上有接近六成的民調顯示 (TBS電視台顯示為58%) 支持安倍要「硬起來」,日本政府對韓國實施原料供應的限制,等於說日韓的對立或激化更能有效地讓日本的民心士氣提振。至於安倍此舉應是在操作選舉對其執政有利的結果,並且對於文在寅之前的親近北韓動作感到相當不滿,期望藉此以反擊與重挫文在寅的銳氣。外界認為安倍政權在「化被動為主動」,現在正等待韓國前來談判、協商,應可透過外交與經濟的管道緊密溝通,以解決當前的問題。日本是以「經濟制裁」作為報復手段,企圖藉此向南韓政府爭取談判條件。持平而論,日韓兩國一直在經濟、軍事與外交上仍為重要的「夥伴關係」,彼此對維護東北亞地區政治均衡與經貿順暢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此刻台廠應處在間接受惠中,因為可透過日商旗下在台灣的工廠供貨給予韓國,以解決燃眉之急,始不致於發生斷貨的情事。因此對於日本而言,時間的壓力是在韓國這邊。

令人遺憾的是,日本的半導體原料輸出禁令居然為韓國之前「徵用工」等的陳年老案問題,因而採取此經濟報復手段。該處置方案,日韓雙方從原本已有解決共識至2018年韓國的賠償訴訟,對爭議的解決有著最新且不同認知的矛盾,因而僵持至今。就是在二戰期間由於戰局的日益吃緊,日本政府依照當時「全國總動員法」,對日本本土與各殖民地 (註:韓國(含北韓)、東北、台灣等地) 展開物資與人力動員,就是所謂的慰安婦、徵用工等問題。前述問題在1965年,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在與當時日本首相池田勇人會晤時,曾表示日方若在「財產請求權」上表現誠意,韓國將不再向日本要求賠償,雙方簽訂「日韓請求權與經濟協力協定」,明文規定日本將對韓國提供3.3億美金的無償經濟援助與2億美金的低利貸款,韓國也將不再向日本進行請求權賠償,隨後兩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然韓國人的民風強悍,民間和政府不同調,許多徵用工、慰安婦及其親屬們曾向韓國法院提告,要求賠償數度被拒絕求償 (註:韓國政府在2009年表示,徵用工無法請求日本的賠償;2015年韓國憲法法庭甚至判決徵用工遺族提請「日韓請求權協定違憲案」敗訴)。但在2016年後卻開始改變判決,致衍生今日的風波。韓國法院承認日企的賠償責任,陸續判決徵用工的遺族勝訴;時至20181030日,韓國最高法院判決日企新日鐵住金需賠償四名徵用工,每人1億韓圜(約台幣263萬元),日企像是住友、新日鐵、三菱重工等在二戰期間皆曾非法徵用南韓工人,隨即面對南韓政府的鉅額求償。此判決出爐後更讓日本政府與企業相當不滿。日本並認為原本早就解決的問題,南韓一直在敲詐式的重複同案,致使日本在非常不滿的情況下,故決定展開經濟報復制裁。韓國原本可以容易取得的原料,現在則需要向「逐項申請」,廢時且緩不濟急,讓廠商無法「及時入市(time to market)」。由於陳年舊帳的重啟,導致日韓關係的失和。


日韓貿易戰的興起,台灣能不能從中取利?

美中貿易戰的暫停後,沒想到日韓卻是另闢戰場,打起半導體的貿易戰。由於日本會對韓國發動出口禁令(註:氟化聚醯亞胺、光阻劑及氟化氫等原料可輕易轉為軍事用途),質疑南韓企業曾多次將生產生化武器的原料出口至敘利亞、伊朗等和北韓友好國家 (註:屬於美國軍事管制的範圍與國家,即使「軍民兩用」用途的產品亦然)。台灣必須正視日韓貿易戰的後續效應。由於美國已經退出CPTPP,等於日本在亞洲政經的角色有著日趨重要且其影響力日增,單純在考量「聯美抗中」思維或者在「印太策略」下恐欠缺主體性思考且無法真正全面落實國際的潮流趨向。至於台日關係的發展情況,安倍正在走日本自己的路線並急欲跳脫美國勢力管控的框架,而面對此刻日韓貿易戰之際,台灣廠商暫時享有若干訂單移轉之短期利益。不過以台日雙邊的核區食物進口管制尚未解除與漁業爭議,故台灣方面仍需戒慎恐懼因應,以避免成為日本政府下一個 (next) 經貿制裁的對象。

去年1124選舉在台灣通過核食公投後,日本外務省曾聲稱要在WTO上對付台灣,讓台日經貿關係造成空前的惡化。台灣政府幸虧能夠適時的調降清酒等關稅,並獲日方的善意回應,接著台灣在香蕉與毛豆等調降進口關稅,不然台灣亦恐難倖免。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晶圓代工的市場中,韓國三星電子正在以低價來搶食台積電的高階製程訂單,美系大廠若考慮到三星可能會缺料因而有停工或減產的風險,則三星就不是美系大廠的最佳代工廠的選擇,故考慮「轉單」至台積電生產。其他像DRAMOLED面板等產業,台廠亦在短期內將受惠於「轉單」效應。從韓廠可能「轉單」向台廠採購,但韓廠對於產品品質與廠商認證較為龜毛,台廠未必真正能有很大的獲利空間。加上特別韓國DRAM供貨也是台廠的主要來源之一,萬一出現問題時恐不利於台廠下游的零組件廠商。由於日韓貿易戰的爭議可能不會馬上就落幕結束,長期對於台廠是「短多長空」,等於說台廠最後恐將受到連鎖的衝擊。若從近日來美國在制裁中國華為、日本對韓國祭出出口管制觀之,正是反應在產業上游原物料的「自主性、可掌控性」當是未來國際重大的發展趨勢。台、日、韓半導體等電子相關產業乃是彼此處於「競合關係」,當整體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加劇且變大時,對台廠長期發展絕對是「弊大於利」,特別台廠偏向於中下游的產品,當前面上游的原物料在無法順利取得時,勢必受到影響與衝擊至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