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臺灣人若是漢人,因祖先大多共妻,很難確定誰是祖宗

臺灣人若是漢人,因祖先大多共妻,很難確定誰是祖宗

沈建德

民謠證實來台閩客生活不易,娶妻不也易,10夫共1妻。台灣人若是漢人,因祖先共妻,很難確定誰是祖宗。但台灣人是真漢人嗎?

台灣和中國第1次的大規模接觸,是在鄭成功時代。主要範圍在台南、高雄、屏東。主要對象為西拉雅平埔族,排灣族其次。當時西拉雅族是母系社會,大女兒繼承家產,所以,娶了她,就會「有某」,又有家產。所以,一要去台灣做平埔族的駙馬爺。就如同下面的民謠所描述者:東都(台灣)著來去,來去穩有某,不免唐山怎艱苦。

可是,到了台灣,新娘子身體健康,新郎官卻未必。水土不服,病者即死(見本網站新聞第11)。不要說來台娶親,就是鄭氏到金門、廈門各島催促搬眷過台,也都遷延不前。

即使閩客新郎官命大不死,平埔族岳父家中土地經過三年的耕種,地力衰竭,必須另外找地,致有「台灣番薯哥歌」中「台灣頭路甚艱難」之嘆。當時的台灣,並非如想像中之富裕,所以「勸人莫過台灣歌」中敘述了「遇賊相逢,剝去衫褲」。人窮賊也窮,連衣服也好,不像現在921大地震,光是捐出的新衣服就堆積如山。若是舊衣服,那更不用說了。今天台灣還有「台灣沒有3日的好光景」這句俗語,好像是在說,當年台灣土地3年就得棄耕的事。

另外,即使閩客新郎官沒死,且每3年都找到了新土地,但是,當1683年鄭氏兵敗,軍民分數年被滿清趕回中國時,他們還能留在台灣嗎?既被趕回唐山去艱苦,台灣那裏會有他們的子孫?

還有,鄭時民謠說「來去穩有某」,可是來到清據時期,「渡台悲歌」卻大嘆「拾個丈夫九個和別人共妻」。可見,清時閩客來台前,即使條件很好,在中國不是「羅漢腳」的料子,到了台灣也會變成「羅漢腳」,因為有錢也娶不到老婆。何況來台者大多是「羅漢腳」,流氓、乞丐、棍徒,窮光蛋一個。

以下就是鄭時和清時民謠的部分,請網友細細品味,檢討一下自己的血統。

(鄭時) 民謠勸人來台:
「刺瓜刺刺刺,東都(台灣)著來去;來去穩有某,不免唐山怎艱苦」。

(清時) 民謠勸人不要來台:
「勸人莫過台灣歌」:在厝無路,計較東都,直到海墘,從省偷渡,不怕船小,生死天數,自帶乾糧,番薯菜脯,十人上船,九人嘔吐,乞水漱口,舵公發怒,托天庇佑,緊到東都(台灣),乘夜上山,搜尋無路,遇賊相逢,剝去衫褲。

「台灣番薯哥歌」:
休勸諸親來台灣,台灣頭路甚艱難,台灣世界紛紛亂,分明不比我唐山,客頭都說台灣好,賺銀如水一般般,朋友親戚都去來,船銀花邊四兩三,分明兩兩是實價,客頭賺了二兩三。

「渡台悲歌」:
在家若是幹檢點,何愁不富萬千千;台灣不是人居住,可比番鴨大海邊……所見有妻烏龜般,大聲不敢罵妻子;隨其意下任交歡,拾個丈夫九個係;只有一個不其然,野夫入屋丈夫接,甜言好語待茶煙;范丹婦人殺九夫,台灣婦人九夫全;出門三步跟隨等,結髮夫婦無幹賢;總愛有錢就親熱,聲聲句句阿哥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