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台灣電動車藍圖 ── 如果我們現在不做,只能怪我們自己太笨了

台灣電動車藍圖 ── 如果我們現在不做,只能怪我們自己太笨了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方儉

電動車,不論機車,還是汽車,最大的問題是充電,以及產業鏈轉型的問題。

電池的問題較簡單,應該是買車,租電池 --- 這樣大家都可以免於半路找充電站之苦,只要到電池站(可由現在的加油站、修車廠轉型即可)。電池用租的,可以減少電池的管理問題(電池的充放電、充電設備必須有一定的規格標準,否則會很難安全、耐用,手機隨便充電,都會爆掉,更何況汽機車的大電池)。

更可以降低汽機車裸車價格(不含電池,電池可能會佔了車價的一半成本),更有競爭力,可以加速汰換石化燃料車。為了安全、便利性,電動車至少有2顆電池,1顆使用,1顆備用,可以自動切換,技術上完全沒問題。

電池的晶片可以計算儲電量、用電量,也可以自我診斷電池健康、壽命,這對未來換電池的市場就沒有門檻了。

以目前的電動機車每度電跑30公里(燃料費5元),但是同樣的里程汽油約1公升,就要30元左右。如果電動車1度電收15元,這包含電費、租金等成本,還可以比現在所有機車更省。而且扣除電池成本,電動車裸車也比現在市面的機車還便宜。

另一個大家沒有想到的問題,就是現在社區、公寓騎樓的摩托車修車店的公害就消除了,不但不會有發動車的噪音、廢氣,同時也不用換機油了,維護成本也會大幅降低,社會成本也減少了。

為什麼不做?因為大家還被困在化石主宰的汽車時代中。

如果汽機車由油變電,會造成80%的供應鏈發生重大的變革,除了車殼、內裝外,所有內燃機、動力、電機、電子,以至安全系統,都要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電動車的電力是從輪子上產生的,減少傳動軸的耗損,煞車即發電,所以變革的重點除了電池,就在輪子上。

另一方面,售後市場也會改變,原有的修車廠會被淘汰,大家用車的心態、社會價值也會跟著改變。

在全球現有汽車市場上,台灣已經無足輕重,放棄這塊市場,搶進電動車,反而因禍得福。

台灣完全佔盡了電動車時代的天時、地利、人和,不發展太可惜,也太笨了。

目前電動車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消費者接受度突破臨界點,可以量產,各汽車強國,美國、中國、日本、歐洲各國,裹足不前,主要是被現在強大的汽車產業(日本)綁架了,而且他們的幅員遼闊(中、美),國家系統複雜(歐洲),很難一統電動車標準,沛然而雨。

台灣都沒有這方面的包衭、限制,反而電機、電子產業人才儕儕,但長期以來只是代工角色,大可集結起來制定標準,建立規範,封閉的島國不大不小,正好是孕育未來電動車的搖籃。

問題出在大家都在「仰望政府」,以為「政府」可以做什麼?這個政府連最緊要的軍事基地都管不好,如果你還期望它什麼,只能怪你太笨、太愚忠於一個空洞的「國家」之下。這才是台灣今天所有問題的根源。

我反而寄望於這些「財團」身上,這些大老闆們如果想通了,坐好來,就能解決問題,整合創新,創造更大的利潤與機會,獲得更多的社會尊重。如果他們只想要政府的補貼、獎勵、輔導,或是參加政爭,不務正業,製造黑心商品,就等著被唾棄、淘汰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