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台灣論壇 禁食或絕食是一把雙面刃,不宜輕用

禁食或絕食是一把雙面刃,不宜輕用

台灣醫社社長 郭正典

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先生為了阻止馬政府繼續興建核四而採取的禁食行動在經過9天的禁食之後已畫下休止符,讓支持者、反核團體、民進黨人士、馬政府官員、及負責維護社會治安的警察們都鬆了一口氣。根據蘋果日報的報導,林義雄先生原本是抱著不惜一死的決心去禁食抗議的,但讓他改變心意停止禁食的關鍵因素是前一晚公投盟的蔡丁貴教授號召反核民眾去包圍立法院,限制立法委員的進出立法院,及佔領忠孝東路路口事件,因為「這根本模糊了林義雄禁食的焦點,也讓停建核四訴求遭扭曲」。據說林義雄先生的幕僚趁機力勸林義雄說:「你一旦真的走了,台灣會亂」。林義雄先生幾經考慮後,因不忍台灣陷入混亂,乃決定停止禁食。

不論這個讓林義雄先生停止禁食的關鍵內幕是真的還是假的,能讓林義雄先生停止禁食一事總是好事一樁,因為它避免一條性命就此犧牲、讓台灣免於因為林義雄的死亡而發生動亂、及避免之後沒完沒了的族群對立,何況林義雄先生在停止禁食之前還迫使馬政府做出「核四一號機封存、二號機停工」的讓步呢。停止禁食的決定固然可能有違林義雄先生不惜以死相殉的初衷,但能讓事情圓滿的告一段落,總是一件美事。

史上最讓人驚心動魄的一次絕食抗議行動可能是1981年愛爾蘭共和軍前指揮司令桑茲(Bobby Sands)領導的集體絕食抗議行動。那次大規模絕食抗議行動引起包括愛爾蘭裔的美國總統雷根在內的全球許多國家元首、愛爾蘭大主教Tomás Ó Fiaich、天主教教宗約翰保羅二世(John Paul II)、歐洲人權委員會的官員、及世界主流媒體的關注與同情。但因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的絕不妥協,堅決不向絕食抗議者妥協,導致參與絕食抗議的10個人在絕食60多天之後先後餓死。此一慘絕人寰事件的結果是北愛爾蘭地區發生大規模暴動,及北愛爾蘭和英國政府間的十多年血腥報復。

禁食或絕食行動就像一把雙面刃,它不僅會傷到禁食或絕食者,也會傷到周遭許多相干和不相干的人,故不宜輕易採行。北愛爾蘭共和軍10個人在絕食60多天後先後死亡、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在絕食者死亡後被世界輿論強力抨擊、及北愛爾蘭之後十多年的血腥動亂等,已證明禁食或絕食行動是一把雙面刃。相對於北愛爾蘭共和軍最後被證明是徒勞無功的集體絕食,林義雄先生一個人只禁食9天就獲致馬政府的有限度讓步,且林義雄先生也同意在馬政府做出那項有限度的讓步之後就停止禁食,以免進一步激化社會對立,此一結果可說已經很難能可貴了。如果林義雄先生堅持要等到馬政府做出「核四停建、公投法修正、核一二三除役」等承諾後才要停止禁食,則因馬政府可能不會讓步那麼多、即使馬政府願意讓步但事情緩不濟急、可能公投盟和其他支持者迫於時間壓力而採行更激烈的抗爭行動等,導致林義雄先生個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受損,而且整個社會也因此而激化衝突至不可收拾的地步。相信這些發展都不是大家所樂見的。

此次禁食事件的圓滿落幕顯示不論是馬政府,或是林義雄先生,或是其支持者都不想看到1981年發生在北愛爾蘭的絕食致死事件在台灣重演,也不想讓台灣像北愛爾蘭那樣,由於絕食者的死亡而引發社會的長期動亂及血腥報復。既然馬政府、林義雄先生和其支持者都有意不讓台灣社會朝向激化對立與血腥動亂的方向走,則在禁食事件告一段落後,馬政府和反核團體雙方未嘗不可就尚未完成的廢核目標繼續協商,找出一些雙方都可接受的方法,讓台灣早日達到非核家園的目標。


由於禁食和絕食抗議是一種很容易激起衝突,且非常有時間壓力的抗議方式,故不宜輕易採用。我們也希望馬政府和有不同意見的人民團體能用協商代替對抗,用各讓一步代替各進一步的方式來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來處理各種抗爭事件,以避免勞民傷財,且很具有殺傷力的禁食或絕食事件在台灣的土地上重演,畢竟政治不應是你死我活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