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7日 星期日

湯潮勳_台灣新南向重鎮國家-越南契機之檢視_313



台灣新南向重鎮國家

-            越南契機之檢視


圖:工業局及貿協今年舉辦東協活動。

越南堪稱是許多台商的最愛,也是自中國製造業轉進至第三國的首選國家,因此越南充滿了諸多的發展潛力。然當地仍有欠缺或不足之處,例如:缺乏供應鏈就是越南的一大困擾,因為製造業須率先做到標準化之基本目標,而後致力於提升流通、銷售標準化的程度,這樣才能有效控制整個產品供應鏈的成本。至於越南欲努力成為繼中國之後的「下一個 (next)」世界工廠,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無法馬上到位。自由時報編譯盧永山本月11日特譯:「缺乏供應鏈 越南製造強國路遙遙」,指出美中貿易戰無法停止,越南此刻無疑是最大的受益國。因為很多原先在中國的製造廠商紛紛轉進越南,以避開美國開徵的高關稅 (10%增加至25%)。越南企業也加速和外資企業合作的腳步,分別推出電動機車、智慧手機等「越南製造 (Made in Vietnam)」產品。越南政府希望利用這個絕妙良機,並致力在2020年能達成「製造業強國」的目標。

越南的製造業發展現況,以房地產巨擘Vingroup轉投資事業為例。自20179月宣布進入機動車市場後,旗下子公司VinFast已經和德國寶馬汽車(BMW)、保時捷(Robert Bosch)、西門子等20家歐洲大型知名企業合作開發電動機車Klara,並已經在201811月開賣。Klara的車型設計,仿效義大利的經典車款Vespa,在一次充電後時速最快可達到80公里。在外企的協助下,Klara從設計到開賣至今歷時短暫,成效尚難定論。由路透社新聞得知,Vingroup旗下子公司VinFast,在越南北部海防市有一家Klara組裝廠。前述20家歐洲企業,也將協助VinFast開發越南首款汽車,預計在今年6月問世。目前有近200名德國工程師在該公司位於海防市廠房進行研發,至2025年的生產目標為每年50萬輛汽車。換言之,當地的經濟發展與消費能力也有顯著提升的態勢,值得台商關注。至於「越南製造」是有其困難度,因為多數零件仍須自海外進口。以VinFast推出的汽車為例,將以歐寶(Opel)的小型車為基礎,並採用西方車廠的車殼。為法拉利與其他歐洲品牌效力的義大利設計公司負責設計VinFast的所有車款,但多數零件必須進口,因為越南本身缺乏製造汽車的供應鏈。這樣間接提供台商汽車零件商打入供應鏈的機會。Vingroup也進軍智慧手機市場,同樣依賴外商的協助,已經和西班牙手機製造商BQ合作推出Vsmart手機,其位於海防市的智慧手機製造廠也已開始營運中。Vingroup還和美國大廠如Google、高通等合作,推廣其智慧手機事業。越南首款國產智慧手機Bphone是在2015年由軟體開發商Bkav推出,多數零件也來自外國供應商,包括:液晶顯示器來自夏普,晶片來自高通。去(2018) 10月,Bkav發表第3Bphone。替馬自達與南韓Kia汽車代工的越南長海汽車(Th0aco)和南韓LS Mtron技術合作,於去(2018) 年開始販賣越南製的農用機械,但其製造設備所需零件多數也依賴進口。

從前述的電動機車、汽車、智慧手機到農用機械觀之,越南都缺乏完善的供應鏈與自製能力,必須依賴外國零件與技術支援。此亦凸顯越南在變成「製造業強國」之前,還有一段長路要走。越南政府為發展國內製造業供應鏈,希望透過銷售「越南製造」產品,以帶動產業升級與創造就業機會,已經向Vingroup等響應政府推動國內製造的企業,推出各式稅負優惠等獎勵措施。有人質疑這種作法很難長期維持下去。越南政府應該加速把技術轉移至中小企業,進行長期開發,而不是提供特別獎勵措施給予大型企業。這樣未來才有機會讓越南中小企業茁壯,而不是走中國類似國企獨大的模式。此外,「越南製造」的標籤尚未建立並獲得消費者青睞,製造商需要一套設計完善的品牌策略,才能建立穩固的市場地位,等於越南的自製產品尚無明確的定位。例如,三星電子智慧手機在越南的市占率高達40%,這是相當驚人的數字;而越南消費者往常在購買食品或日用品時,也會選擇日本、泰國與南韓的進口產品。

自由時報編譯盧永山本月11日特譯:「下一個世界工廠 東南亞優勢增強」,指出受到美中貿易戰暫無止歇的態勢,中國生產成本逐年升高中,以及東協多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之利多影響,越來越多亞洲企業將其產能撤離中國,前往新的「世界工廠」東南亞國家設廠,以當地作為生產基地的優勢增強。東協之優勢如下所述:擁有6億人口,比歐盟還多,且為年輕人力,故有「人口紅利」,而且許多東協成員國的經濟發展皆維持高速成長中,堪稱欣欣向榮。例如:越南2018年經濟成長率在7%以上,而且過去五年來,經濟成長率皆在5~6%以上。柬埔寨2018年經濟成長率預估也突破7%,菲律賓、印尼在去 (2018) 年前3季經濟成長率都在5%6%以上,皆屬於中、高度經濟成長之林。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所公布數據得知,2018年中國製造工人的平均月薪為493美元,在過去10年內增加1倍。在此同時,儘管東南亞的薪資水準也上升中,越南僅為227美元,菲律賓為220美元,皆不及中國的一半。由前述訊息得知,越南幾為首選之國家,它本身也簽署多個FTA (自由貿易協議),可享有關稅優惠。筆者由台灣工業總會一位顧問訪談得知,外商值得投資製造業之合理每月薪資約落在不高於350美元,從過去美商、日商等外資在台灣投資撤離的經驗看來得到的數字。

在日資企業方面,亦加速移動其生產基地,由中國遷往越南。日本知名的丸紅商社,今年1月開始在越南胡志明市郊區的工業園區興建製造被稱為「牛皮紙板」(linerboard)瓦楞紙板工廠,投資規模為120億日圓(約1.1億美元)。該工廠將運用日本國內造紙子公司的技術,計畫於2020年量產,年產能將達到35萬噸,全年營收預料將突破200億日圓。丸紅表示,由於有越來越多製造商湧向越南,未來這些廠商可望成為其客戶。由於美中「貿易戰」暫未止歇,東南亞作為替代中國的生產基地,將進一步受到各界關注。此外,CPTPP已經在去 (2018) 1230日在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墨西哥與新加坡等六國正式生效,越南也於今年元月14日起正式生效。未來參與該協定的11個成員國將全面取消關稅。例如:南韓電子巨擘三星電子自1988年以來,已經在越南投資505億美元,約占越南外資投資總額的30%。該公司包裝電子產品與機械零組件的瓦楞紙之需求將會增加。越南等國在近期完成國內程序後,將正式啟動CPTPP。全球多家服飾大廠將在越南設廠。隨著關稅取消後,預計將有更多業者轉進越南。日本迅銷公司(Fast Retailing)旗下的服飾品牌優衣庫(Uniqlo),正將生產基地由中國遷往越南。去(2018) 3月,迅銷公布優衣庫的主要合作縫製工廠名單,越南的工廠占39家,在去年增加近4成,印尼、孟加拉的工廠數量也增加幾家廠商,逐漸往新南向的國家集中。中國目前仍還是優衣庫的最大生產基地,但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甚巨。該公司高層表示:「美中貿易摩擦對營運多少帶來影響,但我們可在其他國家生產,必能充分因應這種影響,我們考慮在越南等其他國家增加產能」。另一家同業日本得榮公司 (Adastria)在越南、泰國與印尼皆在採購絲線,並在當地啟動「一條龍」生產。儘管該公司約8成產能仍依靠中國,稍嫌偏高,但計畫在23年內將東南亞的生產比重提高至3成,此為不得不然的必要之舉。

至於台灣電子產品代工廠商:新金寶集團將在菲律賓擴廠,並將產能由中國遷到新廠,其在當地子公司Cal-Comp Technology,由彭博得知:已經在20186月底申請掛牌上市;該集團在泰國的新廠預計在今年底完工,並強調若美中貿易談判不順,將加速前進越南。換言之,撤出中國往東南亞 (以越南為最大的落腳處) 遷移幾為外資企業的共識。美中「貿易戰」不僅紡織業受害,電子業亦然。

從越南去 (2018) 年前11個月前10大出口產品 (資料來源:越南海關總署) 數值與增長率列表:出口金額 (億美元)/年增率(%)(排序),看出越南產品結構分別如下所述:1. 手機與配件- 462/11.72. 紡織品- 277/17.1* (4)3. 電腦與電子產品- 269.5/13.74. 機器與設備- 151.3/28.7* (2)5. 鞋子- 146.5/10.96. 木材與木製品- 80.5/16* (5)7. 魚類產品- 80.3/6.18. 其他運輸車輛- 73/14.29. 相機與配件- 47.8/44.4* (1)10. 鋼鐵- 42.1/24.1* (3)。按照出口產品的金額來看,手機與配件、紡織品、電腦與電子產品、機器與設備以及鞋子為越南最熱門的前5大出口產品;而年增率最高的前5大出口產品則為相機與配件、機器與設備、鋼鐵、紡織品以及木材與木製品。由此觀之,在越南原始的農林漁業與傳統產業仍占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科技類產品在起步且加速中。

越南優勢不少,譬如擁有將近1億人口,在東協10國中僅次於印尼與菲律賓。由於越南經濟快速成長,持續吸引外資進入,2018年越南外國直接投資(FDIs)金額激增9.1%,高達191億美元,為連續第6年創下記錄,其中以日本85億美元投資為最多;南韓72億美元居次;依次為新加坡、香港與中國。隨著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中,包括紡織業在內的許多製造商持續撤離中國,紛紛轉進越南,以避開美國的高額關稅。越南2018年實質GDP成長率預估達到7.08%,創下11年來最高。但該國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外國企業與技術支援,成為最大隱憂。例如,三星電子佔越南整體出口金額約25%。瑞穗綜合研究所指出:若要經濟持續成長,越南必須降低對外資的依賴。最後,美中「貿易戰」的衝擊評估 (資料來源: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 如下所述:美國對中國產品關稅當提高至25%時,若外國企業將生產基地由中國遷移至東南亞,則越南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有望提高約0.45%,馬來西亞提高逾0.34%,而印尼、菲律賓較無顯著地成長,分別提高約為0.1%0.14%。相較之下,中國GDP將減少約0.4%,美國約減少0.2%,日本可望增加0.1%。越南對GDP的提高水準為最高,居東協各國之冠。越南在美中「貿易戰」下將是最大的贏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