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更永恆的存在

更永恆的存在     李敏勇

詩的光榮
我因讀到一首詩而興奮
釋放了監禁在心房的一隻鳥
詩的開頭:
「列寧的夢消失了
而普希金的秋天留下來」

谷川俊太郎先生
實在太美了
從你的莫斯科印象裡
我彷彿看穿了蘇聯的風景
看穿的是帝國的風景
而那是一九九O

一九九一年
列寧自己也從天空傾倒
流落在草地上的頭顱蒙上灰塵

詩畢竟是
更永恆的存在
比起革命

是比起權力
是比起政治

詩是監禁在心房的鳥
詩是封鎖在冰雪裡的春天
詩是傷感和寂寥的秋天

但詩不絕望
像我緊握著筆
謝謝妳
谷川先生
普希金先生
從你們的詩
我看見真正的光榮
而為了詩的光榮
我心房裡的鳥
會不停地穿梭飛翔     (一九九二)

讀了谷川俊太郎〈胡蘿蔔的光榮〉〈蕭翔文譯〉,感動良多。那是一九八O年代末,一九九O年代初,谷川俊太郎在莫斯科旅行,有感而發,而寫下的詩。
  「列寧的夢消失了∕而普希金的秋天留下來」,這是關鍵性的詞語。詩人對於蘇聯革命的觀照視野,簡潔而有力。
  列寧象徵共產革命;而普希金是詩,是文學的象徵。列寧的夢——共產黨的理想;普希金的秋天——既是普希金詩裡的秋天,也是俄羅斯的秋天。前者是政治——意義是相對性的芋;後者是文化——意義是絕對性的。
  詩的光榮,在谷川俊太郎的〈胡蘿蔔的光榮〉裡,明晰地描繪出來——那是這位日本詩人看到共產體制下的蘇聯,老婦人在市場看到胡蘿蔔而流露歡喜的神情,目睹共產革命的許諾破滅而觸動的詞語。
  世紀的革命家列寧,他的夢想在現實政治的權力裡,成為幻影。這使我想起二十世紀有許多重要的詩人獲得列寧獎的光影。如果共產主義是文化的,但共產黨的無產階級專政在政治的實踐並無法實現文化理想。
  在蘇聯解體,一九八O年代末,東歐民主化浪潮終結了共產體制之後,列寧銅像在許多國度被傾倒。這樣的景象,出現在希臘導演安哲普羅斯的電影《尤里西斯生命之旅》的一個場景,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一艘航行在多瑙河航經保加利亞、前南斯拉夫的平板拖船上,平躺著的白色巨大的列寧頭像。
  我從谷川俊太郎對比列寧的普希金的行句,想到詩的課題。比起革命、比起權力、比起政治,詩應該是更永恆的存在,這是我的信念。儘管詩有時是被監禁的鳥,被封鎖的春天,是像秋天的季節一樣讓人感受傷感和寂寥的,就像我自已的詩所呈顯的情境。
  我告訴自己要為詩的光榮——並不是權力,而是意義——努力,要像不停穿梭飛翔的鳥。

  從谷川俊太郎和普希金的詩,我看見真正的光榮。因為相對於消失的列寧的夢,普希金的詩和俄羅斯的秋天更為永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