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看清亞洲局勢重組,佈建台灣生存空間

【台灣教授協會聲明稿】
 看清亞洲局勢重組,佈建台灣生存空間
2017721

台灣與巴拿馬斷交後,國人普遍擔憂是否出現「雪崩式斷交」,這也是台灣在國際上如何不「被消失」必須嚴正以待的命題。中國從「兩岸」到「國際」對台灣懷柔和恐嚇交替的手腕從未止歇,甚至有再下一城之勢。台灣政府一昧低調求全,企求對方善意回應維持雙邊和平的策略顯然是錯誤期待。一方面,中國有其自我內政和外交的政治進程,台海和平不是對方主要的政治考量。另一方面,台灣內部在憲法結構和政黨生態上,也處於傾斜一中的危機當中。現有的憲政漏洞給予傾中操作的空間,繼續「維持現狀」,恰恰進入前進一中的制度性軌道和依賴路徑。政府在內政與外交如不予以突破,恐怕錯失歷史契機,將自己鎖死於一中架構,不僅無法維持現狀,甚至陷台灣於無法修復的險境。

國際情勢尤難全然操之在我,必須給予最大專注和警戒,把握地緣政治機會,主動介入外交與軍事動態,建構有利於台灣的國際佈局。並釐清東亞局勢敵友關係,與變化中的亞洲陣營重組,才能有效建立台灣的國際屏障。尤其要有國際角色成之在我的決心,等待與被決定,終將走向災難。

近期亞洲局勢中,中國於南海佈建人工島和軍事基地,挑起區域緊張。美國以航行自由、軍事保護為名持續介入。兩架美B-1B轟炸機飛越東海和南海敏感地帶,對中示警意味濃厚。中國西南邊區,除緬甸、越南領土爭議,中印邊境於近期發生兩國軍隊對峙衝突,印度更與日本合推自由走廊,制約中國一帶一路之意明顯;而東北亞緊張情勢持續增高,除中日韓東海爭議是區域衝突的警戒區,美國亦拉高北韓問題的層級和緊急性。美大學生遭虐死一案,更讓美國對北韓開戰的可能性大增。然而亞洲看似分歧的緊張局勢,卻都指向同一個壓力源:中國。

遲遲未見中國疏通北韓問題,川普總統矛頭轉向中國,意指中國刻意持續北韓問題模糊南海焦點。美若發動朝鮮戰爭幾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既可消除中國的緩衝屏障又可對中展現軍事實力。其近期表決通過2017年度國防授權法,恢復美國軍艦定期停靠台灣港口慣例等,均顯示佈建戰局一觸即發的痕跡。台灣作為亞洲衝突的前緣地帶,必須提高警戒戰局發生,以期善用局勢,朝向有利我方的佈局。

戰爭行動決定戰後的局勢,若不能免於朝鮮半島一戰,台灣必須看清自己在東亞的關鍵位置,扮演美日韓聯盟南方的補給基地並進而掌控日本海運的生命線。這個天險位置能將中國的勢力困在第一島鏈之內,保住美國與其盟友在亞洲的利益。

也因此台灣的戰略位置實為我外交談判的重要籌碼;透過與日本在歷史上的特殊友誼,日本又為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關係,台灣必須自我彰顯為美日台同盟不可或缺的一員。在面對中國不斷對台幾近割喉的局勢下,這是台灣必須做出的抉擇和行動。

由此觀之,近日日本官房長官對行政院林全院長所傳達,希望台灣加入日本主導的TPP-11之議,實為台灣促成美日台東亞聯盟成型必須踏出的第一步;我們呼籲,台灣政府必須準確判斷國際情勢,籌組團隊,取得機先,提出有利我方的條件與要求,才能把握這個區域與歷史的契機,將台灣的國格及國際地位進一步鞏固和明確化。

在此國際賽局的結構中,我國外交策略必須考慮地緣政治裡對日聯盟的「優先性」,進行外交博弈,才能凸顯我國在國際空間的「價值性」。「優先性」並非曲意跟隨,而是洞燭機先找出最有利台灣的空間結構,主動施力結構。並透過公民外交與經貿合作,和相同處境具危機意識之中國周邊國家建立最堅實的盟友關係。如此,才是台灣擺脫中國鎖喉的「優先佈局」,為有朝一日要求美日等盟友支持台灣正名與制憲的前瞻戰略!


新聞聯絡人:吳主任  02-2394-879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