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6日 星期五

本國銀行「新南向」經營現況兼論中國經貿發展前景

本國銀行「新南向」經營現況兼論中國經貿發展前景

阿湯哥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與「推動台灣公投入聯」理念之堅定支持者)

本國銀行(後稱「國銀」)為分散過去市場過度集中於中國,近年來紛紛挺進「新南向」國家。「春江水暖鴨先知」,畢竟商人的嗅覺與敏感度遠高於常人。國銀為協助台商拓展,運用金融帶動產業發展,前往當地設點營運乃其來有自,絕非隨興而為或者漫無目標的行動。至於中國近兩、三年來經濟成長低於7%,似乎成為「新常態」,呈現遲緩現象顯為有跡可循,因而逐漸醞釀形成的結果。本文綜合本月9日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撰寫「國銀新南向去年獲利85.6億」,述說國銀在「新南向」國家的營運概況與編譯楊芙宜描述: http://m.ltn.com.tw/program/pv/paper/1175952?1518168098259報導「中國:1月貿易順差大減逾6成」、描述: http://m.ltn.com.tw/program/pv/paper/1175950?1518167835501「人民幣暴跌1.2%兩年半來最大貶幅」等文,描述: http://m.ltn.com.tw/program/pv/paper/1175937?1518167437022闡明美國總統川普在「升息、縮表與減稅」等三支箭齊發之下,美中兩強的經貿衝突戰一觸即發而有難以收拾的態勢。

根據金管會之統計得知,去(2017)年國銀所申設21個海外分支據點,其中有17個是落腳於「新南向」國家(80%以上),顯示中國不再是台商的投資最愛。國銀對於該區域之重視在與日俱增中,以持續擴大當地的經營規模,便利台商的融資授信服務。「新南向」國家,包括東協10國、南亞6(僅在印度設點)以及大洋洲之紐、澳兩國,合計為18國;但目前國銀並非在所有國家皆有設點營運,僅在11個國家設有據點,像紐西蘭、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不丹、緬甸、汶萊等七國,國銀則尚未進駐。筆者推估此和這些國家的人口、台商家數、和台灣經貿頻繁程度等因素息息相關。

金管會本月8日公布國銀海外營運成果,去(2017)年國銀海外據點之稅前盈餘為559億元,其中「新南向」國家獲利金額85.6億元(約佔15.31%),較之前(2016)年小增6.6億元。其中獲利最高的國家為新加坡的31.4億元,但獲利減少最多者亦是新加坡,較之於前(2016)年減少11.9億元,故不可謂少或輕也,連帶地使得整體「新南向」之獲利減緩。同時,去(2017)年國銀在申設21個海外據點中,包括「新南向」國家17個、中國2個、美國與德國則各為1個。其中「新南向」國家成為新歡,約占8成以上。此舉顯示國銀業者紛紛皆把經營重心轉往「新南向」國家,以舒緩往昔過度投資中國的現象。雖去(2017)年國銀在「新南向」國家之獲利出現稍微減緩的情形,但官方表示:我國和「新南向」國家之貿易往來日愈密切,加上台商前往投資者日增,當地市場商機龐大(以東協國家為例,其在地理位置、人口紅利高、勞動成本低與農礦業資源豐富等方面具有優異條件),這些都是吸引國銀業者前往設點的主因。

描述: http://m.ltn.com.tw/program/pv/paper/1175950?1518167835501美中貿易戰似乎有升高的態勢,根據中國海關公布今年1月份貿易順差較去(2017)12月大幅減少超過6成,創下近11個月來的新低,主因為進口額的方面激增36.9%,而中國對美國商品貿易之順差也縮減14%。由公式順差=淨出口=(出口進口),即可得知此結果。去(2017)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2758.1億美元歷史新高紀錄,致使川普總統有更大的理由必要時將發動貿易戰。中國官方則試圖滅火應對,除公布數據指出對美貿易順差出現了縮小。根據彭博報導,中國商務部今年元月就曾考慮針對自美國進口的大豆在展開反傾銷與反補貼的「雙反」調查,特別大豆是美國農業州的重要農作物,而這些農業州正是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中川普異軍突起得以勝選的關鍵因素。中國日前才完成對美國進口高粱農產品展開雙反調查,至於中國去年對美國大豆的進口金額高達139億美元,此大宗商品已經暴露在美中日益升高的貿易緊張氛圍下,此舉無異是在和美國川普政府宣戰。

美國商務部近日曾公布去年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金額,占逆差總額的46%,高達3,752億美元。不過,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存在稍有出入;去年中國對美國之貿易順差僅為2758.1億美元,為前述美方數字減少接近千億美元,減少約27%。至於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元月份出口年增率約為11.1%,優於預期;而進口金額則激增為36.9%,創下近1年來的最大程度增幅,遠高於預期的9.8%。由此顯示:中國與美國對於貿易進、出口金額的說法呈現南轅北轍,表示兩國的貿易戰爭有一觸即發的可能性,甚而雙邊衝突恐將無法避免。

就在中國海關公布今年元月份貿易順差減幅逾五成之多,引發股市投資人在臆測中央恐將鬆綁資金匯出的管制,人民幣日前在上海突然暴貶達1.2%之多,在盤中曾觸及以6.355兌換1美元的低點,創下自2015年夏季曾經出現重貶以來的至今逾2年半的最大貶幅,真是令人觸目驚心。中國股市近日來在遭到投資人拋售之後,人民幣日前又突然劇貶高達1.2%,市場面出現臆測的原因諸多且紛歧,包括:投資人獲利了結、資本管制將鬆綁、中美貿易戰風險等。

媒體訊息指出,在中國股匯市出現雙殺、接連遭遇龐大賣壓的巨變後,投資人原來對中國股市與人民幣資產的看多方至今情勢完全翻轉,馬上就是豬羊變色,跌幅相當的驚人。在股市的大型股與銀行股在接連拋售下,連續3天下挫後之市值業已蒸發約高達6,600億美元(約折合19.5兆元台幣)。同時,人民幣兌換美元創下自20158月曾經重貶以來的最大貶幅。面臨各種資產猶如滾雪球般地遭到拋售慘狀,就連向來被視為安全資產的政府公債也無法倖免,以提供緩解與避險的功能,甚至大宗商品之價格也都受到嚴重的擠壓。中國投資人在持續拋售各種股、匯市資產下,上海股市指數業已接近交易史上最長修正(跌勢)日的742天紀錄,此數字不僅是跌破年線,而是兩年線了,罕見的中挫跌勢。真的是無語問蒼天,用「慘、慘、慘,出人命了」來形容之,並不為過。值此農曆春節封關前夕,市場又遭遇流動性更加緊張的情況下,投資人急於套現,等於正在積極想要獲利了結、入袋為安,他們變得單純地僅想到要解除風險與拿回現金而已。殊不知金融環境劇變下,股匯市同步下跌,因此過去幾個交易日的中國股市重挫,絕對也讓匯市受到了重大的衝擊。就在中國海關公布今年元月份貿易順差縮減至203.4億美元,較之去年12月的546.9億美元減幅超過6成,主因是受到進口激增、大宗商品價格上揚以及農曆春節前需求效應等三項因素之影響。換言之,中國在貿易順差減少後,即表示對人民幣的需求降低,因為人民幣的快速下跌大概與貿易順差減少與中美貿易戰的潛在風險息息相關。由於人民幣在日前升值至2年高點後,引發中國人民銀行可能會有鬆綁資本管制的臆測。其實,自2016年中以後,中央一直在實施資本管制,其最初目的就是要遏制人民幣貶值,所造成的資金外流現象。


綜上所述,產業才是根本之道,金融像浮葉般飄零。銀行雖為金融業之一,亦為產業的一環,故國銀業者洞燭機先,從其海外市場的設點布局觀之,事先預知中國經濟可能在大環境的巨變下,本身需有前瞻性的思維與具體營運作法上能夠引領整個股、匯市的運作,逐漸往「新南向」國家在走,並減少投資中國的比重,方不至於遭到被滅頂的悲慘命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