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辜顯榮與台灣民主國

辜顯榮與台灣民主國

楊上民

「臺灣通史」卷四「獨立紀」記載,當日本聯合軍艦攻下澎湖後,清帝就詔李鴻章率其子李經芳去和日本總理大臣伊藤博文議和,於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西元1895417)簽草約。日本方面提示的條件是:「清國將臺灣全島及附屬各島嶼,又澎湖列島,即英國格林尼次東經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緯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間諸島嶼,永遠讓與日本;本約批准互換之後,限二年之內,日本准清國讓與地方人民願遷徙於外者,任便變賣所有產業,退去界外。但限滿之後尚未遷徙者,酌宜視為日本臣民」。

「臺灣通史」卷四「獨立紀」記載(96):「13日,日軍以一大隊進獅球嶺,臺人請景崧駐八堵,為死守計, (景崧) 不從,營官李文魁馳入撫署大呼曰:「獅球嶺亡在旦夕,非大帥督戰,諸將不用命!」景崧見其來,悚然立,舉案上令架擲地曰:「軍令俱在,好自為之」。文魁側其首以抬,則景崧已不見矣。景崧既入,攜巡撫印奔滬尾,乘德商輪船逃。將出口,礮臺開礮之,適德兵艦停泊附近,以其擊己船也,亦開礮擊。當是時,潰兵四出,劫藩庫,焚撫署,土匪亦乘發,鬬死者五百餘人,哭聲滿巷,如是兩晝夜。

林維源、林朝棟、邱逢甲相率去,艋舺紳士李秉鈞、吳聯元、陳舜臣等議彈壓而無力可制,往商大稻埕李春生,請赴日軍求鎮撫,無()敢往。鹿港辜顯榮在臺北,見事急,自赴基隆謁總督,請定亂,許之。日兵遂進,14日夜半至城外,城兵猶守戰,黎明乃陷,15日,川村景明入臺北,以騎兵略淡水,18日,能久親王至,21日,總都樺山資紀亦至,遂開府於此以理軍民之政」。

光緒二十一年夏五月朔,臺灣人民自立為民主國,奉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唐景崧組成建元永清的台灣民主國,於初二日(525)布告全臺之內容提到:「全臺敢戰之士,一呼百萬,又有防軍四萬人,豈甘俯首事仇?今已無天可籲,無人肯援,臺民惟有自主,臺灣土地政令,非他人所能干預。設以干戈從事,臺民惟集萬眾禦之。願人人戰死而失臺灣,決不願拱手讓臺」。

這麼慷慨就義的台灣民主國政府官吏,却未戰先逃。導致潰兵四出,劫藩庫,焚撫署,土匪亦乘發,鬬死者五百餘人,哭聲滿巷。際此危急存亡狀況的基隆島,無人鎮撫,而一向甚有威望的紳士如林維源、林朝棟、邱逢甲等人也是「日頭熾燄燄,遂人顧性命」的相率逃去。祇有辜顯榮不顧安危的挺身而赴,求樺山總督鎮撫,乃化險為夷。事過境遷在國民黨政權侵占臺灣之後,一群政客奸商竟然誣詆英雄人物辜顯榮為「漢奸、臺奸」,公理何在?

辜顯榮的後代,辜震甫順著政治隨波逐流撈魚,辜寬敏如鮭魚逆流而歸,至死不渝。這二人的截然不同作風,其死後的歷史定位,猶如廖天丁和辜顯榮,是非自有公論。


1 則留言:

  1. 辜顯榮及其後代辜寬敏,確為「漢奸、臺奸」!如假包換的漢奸、臺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