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吞沒的我們的心 李敏勇
不死的鳥
死了的故鄉上空
盤旋著一群鳥
像飛揚的含冤詩篇
睁眼
就在眼前
閉眼
就在曈睛裡
鳥的翅膀
載著我的腦髓去巡梭
去追蹤兇手的足跡
去細讀那一頁白骨的構圖
去復活土壤
那是不死的鳥
不被吞沒的
我們的心 (一九七三)
這是我第一次觸及二二八事件的詩,在歷史仍然被壓抑,記憶仍被掩埋的時
候。
初次知道二二八事件,是高中時候,因為體育老師在班上整隊做柔軟運動的當
兒,突然提及背後的教室邊間牆壁,指著一些斑駁的洞孔說,那是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在南台灣的高雄對參與事件學生屠殺遺留的歷史。這樣的提示像種子一樣,留存在記憶裡。
這些種子的發芽,是後來在跨越語言一代詩人們的交談中被灌溉出來的。因為 參與了《笠》的活動,常接觸到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的這些前輩,被刻意壓抑、掩埋的歷史,從他們口中流露出來,成為養分,灌溉了我腦海裡的種子。
這時候,我在台中。這裡是我服役、就讀大學、擔任新聞記者與高中教師的地 方,大約從一九六〇年代末到一九七〇年代初的八年間。故鄉在南方,經由台中, 後來我定居台北,人生的行跡從島嶼南方沿著西部一路延伸。
不死的鳥是什麼呢?不被磨滅的記憶,以及因為記憶而反思的歷史意識,在我 的詩的路途,成為隨著鳥群去巡梭的凝望俯視之眼。在腦海裡的記憶既成為歷史意識,就形成一種積極力量。
詩人何為?在某種意義上,比歷史更真實的詩之志,成為課題,提示著我。觸 探歷史的真實,彰顯公義,在戒嚴體制下是不被允許的。在台灣發展的現代主義詩學不探觸這樣的課題,又轉向於古典中國詩純粹經驗論的趨勢不會介入這樣的課題。但站在自己的土地,怎麼能夠無視自己國度經歷的歷史真實呢?
二二八事件有許多受難者,相對的也有兇手,追蹤兇手的足跡,細續受難者埋 冤的土壤,並去復活土壤,意味的是再生。以詩的力量去再生死滅的人們的心。
詩是為什麼?作死滅的歷史追尋再生的力量,復活土壤就是復活意義,彰顯善美和真實,我是這麼想的。在自己的詩之路途,藉由不死的鳥的不被磨滅的意志,以詩探觸被埋冤的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