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言論自由進一解:以光復中學事件為例
中國文化大學學生 楊徽之
最近新竹縣光復中學校慶上發生納粹裝扮事件,引來風波。不但引起全國關注,也使當事國之德國、以色列在台辦事處關切。這實在使我國國顏蒙羞,也證明公民教育有待提升。
然而部分保守人士以為對歷史人物的裝扮屬是表達與言論自由,政府單位不應受外人輿論影響而裁罰學校,輿論壓力也不應過度激烈,以致使光復師生噤口、校長下台。
關於這樣的觀點,我們暫不予直接批判。不妨先將脈絡上溯,先來討論校慶上"變裝"的用意何在?筆者以為,透過歷史或異國的角色扮演,我們得以同理與了解某一時空的歷史情境,表演者和觀眾得以進一步透過角色扮演重現該時空內裡從思想直到外在的藝術美學。而此事之不妥,在於重現此事件的當下,該班的扮演者對於心境的拿捏與表現給觀眾們的"呈相效果"中並非對於那段沉痛歷史的反思,反而是將極權恐怖重新華麗展現。這,莫非指納粹德國的殘殺行逕值得效法嗎?若果真如此,則模仿並演出納粹德國的表現就是對威權思想的肯定,也就是等於威權思想的重現與宣傳。此其不當也。
憲政民主可貴之處在於言論自由。在多元、開放社會下,理性、人權等普世價值才能得到最大的保障。但在極權統治下卻完全無法滿足民主社會這一需求。是以對於威權思想的批判是防止憲政體制落入墮落的防腐劑。由總統府要求行政機關教育部取消對該校的補助款,在公權力上屬法治裁量範圍,政府並無處置失當之處。而輿情對該校涉案人等的批評,亦無直接公權力的強制效果,理論上只能等於"勸說"。不知保守人士所謂"霸凌光復中學"的理由何在?
因此筆者認為,保守派所維護的舊體制,實質上就是未經過轉型正義之反思的威權政治體制,也因此認為吾輩自由主義者之批判過當。但我們了解到,正是社會當下對於極權的批判不但係屬正常,批判的方向更是直指該群師生背後那曾使億萬生靈塗炭、反人類的極權體制價值觀。我們才能說,言論自由的目的不是鄉愿罪惡,而是要為人權自由築起反抗威權的保衛防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