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明鄭時期乎?鄭氏時期乎? ──史明「學術應與政治分離」

明鄭時期乎?鄭氏時期乎?
──史明「學術應與政治分離」

蔡百銓

義大利哲學家克羅奇 (Benedetto Croce) 說:「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都是當代學者透過當代眼光撰寫的,難免會以自己的政治立場詮釋過去的歷史。英國史學家卡爾 (E.H. Car) 說歷史是「古今不斷對話」 (an unending dialogue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且讓我作個詮釋。我們以現代角度詮釋古人事蹟,同時也應該站在古人立場,檢討我們的詮釋是否扭曲古人的本意。

最近教育部調整歷史課綱,引起「去中國化、去日本化、去台灣化」之爭論。其實歷史只要以客觀立場詮釋史料即可,就事論事,根本不必去甚麼化。史學家不應該只選用有利於自己立場的史料而忽視不利的部分。個人摸索全世界歷史,習慣以全球角度回顧台灣史,不拘泥於台灣一時一地的情緒爭執。撰寫此文主要是想溫習明鄭歴史,同時發揚史明學術超乎政治的治學精神。

鄭氏台獨建國嗎?

「鄭氏時期」還是「明鄭時期」?這是台獨史觀與大中國史觀的爭執點之一。前者意味著鄭氏三代志在台灣獨立建國,後者意味著他們只是明朝命脈在台灣苟延殘喘的完結篇。

採用「明鄭時期」這個名詞應該比較周延與客觀。鄭氏三代如果確實有意台獨建國的話,應會放棄反清復明、逐鹿中原的想法,甚至轉而興兵南下征服呂宋,協助當地華僑趕走西班牙總督,建立跨海帝國。明鄭歷史太短 (1642-83)。如果鄭克塽不被滿清滅亡的話,他與其子孫應會放棄反攻大陸的念頭。作個對照。英國金雀花王朝原本擁有法國龐大版圖,但是在英法百年戰爭 (1337-1453) 失敗後,喪失在歐洲大陸的領土,就像鄭經喪失中國大陸的領土一樣。金雀花王朝從此放棄反攻大陸的想法,專心把英國改造為海洋國家。

延續明朝命脈

鄭氏三代並無在台灣獨立建國的主觀意志。如今台南市矗立著延平郡王祠。「延平郡王」是鄭成功從明朝永曆帝獲得敕封的爵位。鄭氏三代世襲這個爵位,不曾以台灣國王自稱。台灣國王是外人 (英國東印度公司) 對鄭經的尊稱。鄭成功接受荷蘭人投降,他在降書上自稱明招討大將軍,標榜明朝。鄭經自稱建國東寧,但是自己並未使用東寧國這個國號。東寧國是《明史》曾對台灣的稱呼。

鄭氏三代就像蔣介石那樣,只把台灣當作反攻大陸的跳板。鄭經忙碌著反清復明,親自領軍在唐山東征西討,比起蔣介石反攻大陸光說不練更為真實。鄧小平形容蔣介石是「獨台」。鄭經連獨台都談不上,更遑論台獨。

鄭經為了使自己的政權更具有明朝正統性,甚至邀請明朝王室的寧靖王朱術桂前來台灣為他背書。明朝永曆帝已於1662年去世了,鄭氏三代卻一直奉永曆年號為正朔。鄭經政權設有六部,儼然具體而微的中央政府,似有獨立建國意涵。但是他把台南稱為「東都明京」,意味著他只是把明朝首都 (明京) 從南京遷移到東方 (東都)而已。

總之,鄭氏三代都以明朝的孤臣孽子自居,謹小慎微,不曾跨越城池一步。康熙皇帝也承認鄭成功是明朝遺臣,不是開創新的鄭氏王朝的開國君王。他說「朱成功明室遺臣 (非朕之亂臣賊子也) 」。如此,我們把鄭氏三代稱為「明鄭時期」有何不妥?

有些綠營學者懷有獨立建國願望,並把這種願望投射到鄭氏三代,才有鄭氏王朝之說。河洛歌仔戲團演出「東寧王國」。歌仔戲基本上是表演藝術,不必像教科書那麼學術嚴謹。史明是台獨鐵桿,他也主張學術不應該為政治服務。

史明:你和國民黨有何差別?     

1993年我到東京池袋,拜訪史明。我向他展示自撰的國中程度的台灣史教科書書稿。他翻閱著,建議我應該從人民角度下筆。當他翻到第18課「邁向台灣共和國」時,突然臉色大變,厲聲質問,讓我羞愧得無地自容。他問我說:你究竟是在寫政治宣傳品,還是在寫教科書?學術應該與政治分離。如果台灣共和國沒成立,你這本書還有甚麼價值?你這種做法跟國民黨有甚麼差別?國民黨把教科書當作政治宣傳品,你怎麼可以跟他們一樣。本來我想向他周轉與募款,不好意思啟齒。

我原本準備潤飾那本小書出版,到處免費贈送。書稿格式模仿國中教科書。全書兩萬字左右,分為18課。每課一千多字,附有兩個問答題。當時的台灣史著作動輒十多萬字,一般人哪有耐心讀完。但是我回到台灣後,書稿遭到抓耙子偷走。爛書掉了,也就算了。當時我主張改國號,是有鑒於中華民國在外交上跨不出去。

這是我第二次到日本拜訪史明。第一次是1991年跟隨張俊宏率領的台灣FAPA前往東京參加研討會,期間有個學員帶領我們夜訪史明。他非常高興,閒話家常後,還介紹毛澤東的三大法寶 (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我以前接受預官教育時就曾上過那種課。

史明一生,革命不忘寫書,寫書不忘革命。數年前還送我他的新書《民主政治》。他的生涯充滿傳奇。1942年他從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部畢業後,加入中共軍隊攻擊國民黨政權。他很厭惡中共殘暴不仁與分化台籍閩客士兵,19495月潛逃回來台灣。拙著《中國學15講》以一頁半篇幅,簡介他的這段軍旅生涯。這本書是根據我在真理大學開授「中國大陸研究」的講義修潤完成的。他的左派思想在台灣市場有限,他的崇高人格卻能號召許多追隨者。他以九十高齡,僕僕風塵於各種政治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