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

中客大舉「不或減少」來台後淺談台灣觀光產業的展望


中客大舉「不或減少」來台後淺談台灣觀光產業的展望

阿湯哥「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與「推動台灣公投入聯」理念之堅定支持者

觀光產業又可稱之為「無煙囪工業」,因為觀光產業確實可為國家或地方帶來經濟的效益,在台灣仍有繼續努力的空間。特別之前2008~16年在馬政府執政時期,台灣、中國的雙邊關係尚稱友好,所以當時中客大量前來台灣旅遊的結果,除了創造了人潮聚集的經濟效益(因中國有「一條龍」的政策,致使此效益產生了很大的折扣)外,卻也帶來了空氣、水源、土壤等環境上的污染,甚至還有人心、國安等後續問題的衍生。在前述的這些問題開始逐漸被各界重視之後,於是在台灣又興起了以保育自然環境與延續當地居民福祉為主的「生態旅遊」。換言之,觀光產業除了強調旅遊能夠對地方發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外,也應該一併將地方生態保護、歷史背景、傳統文化、自然景觀、人文藝術等因素納入其中,故無法忽視「人」在觀光旅遊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本文係參酌自由時報記者蕭玗欣在今年31日的兩篇報導:「去年觀光旅館三大指標皆衰退賴正鎰提建言」、「中客去年自由行超越團客賴正鎰:加強深度旅遊」,台灣觀光旅館公會暨中華民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提出前述的觀點,交通部觀光局出版觀光統計年報有關「2017年來臺旅客統計」,再加上筆者的若干現象或事實觀察之後,以得出本文的論述。

台灣觀光旅館公會日前舉行新春記者會,理事長賴正鎰表示,去(2017)年觀光旅館出現客房營收、平均房價、平均住房率的「三低現象」,讓旅遊業者不得不心生警惕,但「危機就是轉機」,筆者認為台灣觀光業者不宜過度悲觀或懷憂喪志,仍要「風雨生信心」。中客前來台灣旅遊消費人數雖在減少中,但自由行的人數業已超過團客,故建議在台灣方面應可提高深度旅遊價值與行銷,才能吸引更多國際旅客來台度假,以創造高行情。去(2017)年來台觀光入境人數方面,在中客人數上大幅減少,東南亞則相對地大幅增長,故兩者在消長後,仍比前(2016)年增加49,322人次,達到1073.96萬人次,僅微幅成長0.46%,仍繼續苦心經營在維持在千萬人次。其中,中客去(2017)年來台為273.2萬人次,較前(2016)年減少77.9萬人次,年減幅度為22.2%;但自由行人數高達105.3萬人次,已經超過團客的84.4萬人次。中客來台灣人數是「跳崖式驟減」,致使今日台灣觀光業幾乎是「田螺含水過冬」,讓業者在飽受艱辛中度日。去(2017)年中客來台的總人數佔比,更是從2015年之40%減少至25%,這樣才是健康且穩健的比例,不至於有過度偏高之嫌,至於以中客在台每人每日消費金額約232.1美元,若平均停留以7天計算,去(2017)年中客對台灣觀光營收減少金額約400億元。不過台灣觀光業仍有幾個「亮點」的誕生,自20168月起小英政府陸續開放多個「新南向」國家的免簽證措施,東南亞市場於去(2017)年增加至213.7萬人,較前(2016)年增加48.3萬人,年增率近三成,算是略有斬獲。至於韓國,去(2017)年為首度突破100萬人次,成長19.26%。在歐美客方面,除了美國突破55萬人次之多,期望未來能逐年提升至100萬人次為目標;而英、德、法等歐洲國家介於5~7萬人次而已,其廣告宣傳促銷恐力有未逮,期能結合外交、經貿、觀光等單位的力量,先以衝破10萬人次為初期努力目標。

從前述來台灣國際觀光客人數的變化情況,則影響國內觀光旅館業的營收。觀光旅館公會統計,2017年台灣觀光旅館總營收為589.3億元,較2016年僅增加0.128億元,相當地微不足道,由於政府實施「一例一休」所增加的營業成本,收入面卻無法展現。從單項收入分析,2017年客房營收為256.1億,較2016年減少9,427萬元(-0.37%);平均房價為3,771元,較前一年減少56(-1.5%);而平均住房率64.84%,下降1.55%。由此觀之,前述的「三大指標」皆同時微幅衰退,表示業者確實短期內遭遇到了困境,需要調整或轉型其營運模式。此外,台灣InBound入境人數的成長趨緩,除了是中客大幅下降是主因外,還有就是去(2017)年台幣出現升值的情形,故造成外國人選擇較少前來台灣旅遊。

目前台灣旅遊景點在國際的能見度、知名度,不外乎就是耳熟能響的阿里山、日月潭、台北101大樓等知名景點外,或者花蓮、台東,若是扣掉這些地方後,請問在國際行銷台灣旅遊時,到底台灣還有甚麼值得一遊的新行程或新亮點?最重要的是在規畫台灣旅遊行銷時,務必要呈現台灣特色景點與玩法。賴正鎰理事長也針對台灣觀光業發展提出五大建言,包括:一、訂定服務業專章。二、增加大型觀光新景點。三、發展海洋運動休閒與觀光產業。四、加速觀光市場數位轉型。五、將國民旅遊當成國際旅遊推廣。賴理事長也建議,台灣應增加大型觀光新景點,不妨可在花蓮、台東、南投、屏東、桃園等地,找地開發大型觀光景點及設施,以吸引更多觀光業投資。同時,台灣是四面環海的島國,無法忽略海洋休閒觀光,但現行的法令限制太多,建議政府應當適時鬆綁(deregulation),如開發離島的休閒育樂節目;例如可結合廉價航空業者,以降低交通成本,對鄰近國家旅客行銷國旅行程,讓更多人願意來台灣自由行。

至於未來在穆斯林的回教國家方面,也是可開發重點或潛力相當驚人的市場。國際消費金融巨擘的萬事達卡(Master Card)公司於去(2017)6月曾經公布2017年新月評等--全球穆斯林旅遊指數(GMTI)」,其中台灣為名列十大非伊斯蘭旅遊國的第七名,故具有相當舉足輕重的地位。自2016年以後,台灣在其中五項指標分別為:「住宿選擇」、「朝拜室的易取得性」、「空中交通連結」、「餐飲選擇與清真認證」以及「穆斯林旅客旅遊導向」方面(這些屬類似於相關考量因素或配套措施)皆為有所提升,故可吸引穆斯林的回教人口前來台灣觀光旅遊;其中在「旅遊目的安全性(類似恐怖攻擊或維持安全的考量)」更是獲得滿分的評價。前述調查也預估在2020年,全球的穆斯林旅客將從日前1.17億人次增加至1.56億人次,增加幅度為1/3,故其潛力無限,佔比約為全球旅遊市場的10%。由此得知,未來全球16億的穆斯林人口將成為各國旅遊業的重要客源之一,建議政府及早布局並完成配套措施,以吸引更多的穆斯林旅客前來台灣觀光旅遊消費,而亞洲穆斯林的消費人口主要來自於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按:前述的這些國家,皆為目前「新南向」的重點國家之一)與中國甘肅省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