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0日 星期五

台灣論壇:湯潮勳_台灣、中國年輕人就業市場初探:中國月亮比台灣更加的圓與大嗎?_0807


台灣、中國年輕人就業市場初探:
中國月亮比台灣更加的圓與大嗎?

阿湯哥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與「推動台灣公投入聯」理念之堅定支持者)

值此美中貿易戰即將全面開打之際,台灣的「中國熱」春秋大夢,包括:商務或教育(按:連號稱「天然獨」的台灣年輕人,每年仍有數以千計人前往中國就學)等能不能持續中,此舉顯和日後學子們的就業與生涯規畫等息息相關,故此後續展望乃備受各界的關切。作者參閱今年86日自由時報記者吳柏軒、林曉雲:「中國大學畢業生起薪22K不如台/每年千萬名新鮮人搶工作西進台人57%想回台」與同日自由時報記者吳柏軒:「3成中國學歷不採認就讀先評估風險」的報導,結合學界如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中興大學特聘教授武東星等先進的看法,以及筆者個人的論述如後所述。

中國「惠台」的統戰伎倆始終沒有止歇,故其磁吸人才的動作頻頻,諸如降低入學標準招收台灣學生就讀,又取消台灣民眾「就業證」之規定,可謂是花招百出,令人目不暇給;但若干調查報告指出,中國不是想像中的美好,蓋中國高教市場的競爭激烈、應屆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差距大,如重點名校或非重點名校,恐有天穰之別,「差很大」啊!,去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僅約22K,台灣今年平均起薪則衝上近30K,還有赴中的工時長、競爭強、壓力大,並無「台灣優惠」的情形存在,超過五成台灣人赴中會想回台,興起「不如歸去,台灣好」的念頭,所以國人對前往中國就學、就業不可過度的樂觀預期,必須有正確認知、不能過於自我地一廂情願。

本文作者彙整資料(記者吳柏軒整理)如下:

台灣、中國兩邊大學畢業生之就業狀況比較(資料來源:台灣為行政院主計總處、yes123求職網與教育部;中國為國家統計局、麥可思研究院與中國薪酬網)如下:今年應屆畢業生人數,台灣為30.5萬人,中國為820萬人。中國的畢業人數是台灣的26.89倍,這是相當於瑞士的人口數,相當的驚人;去年大學畢業者起薪,台灣為26,619元,中國為22K餘元。中國起薪尚低於台灣,幾乎無「比較利益」可言,加上人處異地,無主場優勢;全國失業率(今年5),台灣為3.63%,中國為4.8%。中國失業率高於台灣約1/3,等於說「人家連生吃都不夠了,怎能有曬乾的呢?」中國的就業市場險峻,似乎無法容納外籍人士有太大的空間。台灣學子從20142017年出國留學與赴中念書人數統計(資料來源:教育部、主要留學國(各國駐台單位與我國駐外單位),統計人數包含專科、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台灣留學生人數(留學簽證人數)201452,031(34,625)201554,106(38,166)201658,061(39,853)201763,270(40,009),台灣學子的出國人數呈現逐年激增中的情況。赴中在學人數(當年新生人數)201410,363(2,259)201510,870(2,317)201611,217(2,183)201711,851(2,567),每年平均仍有二千餘人前往中國,期望這股「中國熱」的浪潮未來能趨緩些。

熟知中國教育市場的學者陳振貴則提醒,今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逾八百萬人,加上「海歸(中國的海外留學生)」及之前的畢業生,將近有千萬名新鮮人投入就業市場在搶工作,在中國就有十四億人之多,堪稱「僧多粥少」,求職就業非常競爭,「台灣青年不要太天真,對中國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建議赴中國讀書要三思而後行。陳振貴指出,台灣是民主自由國家,政府不會阻擋人民出國,有些家長想要讓子女赴中國讀大學,以為畢業比較好找工作,恐是對中國資訊掌握不足,實情是中國求職競爭也很激烈,青年失業的情況嚴重,中國政府祭出對台特權並非「常態」,中國的總體經濟在惡化中,恐消化不了眾多的中國畢業生,就業前景嚴峻。此外,台灣人若就讀未獲承認的中國高校,日後恐無法回台灣學校或政府公家單位工作。且中國有許多高校水準參差不齊,必須仔細挑選,確保其教學品質;而中國就業市場比台灣競爭激烈,故學校挑選在當地益形重要。

至於中國的薪資方面,根據麥可思研究院今年六月發布「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今年中國大專畢業生將高達820萬人(相當於瑞士整個國家的人口數,比去年增25),就業競爭劇烈,且去年中國應屆大學學歷者台幣22,000元,高職高專畢業則僅約台幣18,000元。另外,由中國薪酬網公告「2018年中國大學畢業生薪酬水平排行榜TOP200」資料,必須從知名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前段大學的畢業生起薪,才能超過台幣4萬元(約人民幣9,000元);若為後段高校生的起薪,僅約台幣1.5萬元(約人民幣3,300元),彼此的差距甚大。而台灣薪資水準,根據勞動部統計去年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為28,446(比起前年成長1.2%,創新高)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2017年台灣學士起薪26,619元,碩士起薪達28,625元,故台灣的平均起薪水準仍高於中國;而2018年社會新鮮人的企業給薪,甚至可達到3萬元,隨著景氣復甦,較去年明顯成長,也逐漸擺脫過去數年來起薪25K的低薪。比較一下中國、台灣的失業率方面,由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得知,中國今年的失業率數字,一月與二月都是5%、三月5.1%、四月4.9%、五月4.8%,故平均值在5%左右,不可言低;而台灣主計總處公布今年的失業率,一月3.63%、二月3.7%、三月3.66%、四月3.64%、五月3.63%,大致維持在3.65%上下。換言之,起薪水準、失業率等,台灣仍優於中國。另外,遠見雜誌近日公布「2018台灣人才西進滿意度大調查」,針對赴中台灣人進行民調顯示,若以當事人印象估算中國薪酬約為台灣1.72倍,但生活成本卻是台灣的1.6倍,這是經濟學上「相同化差異(equaling difference)」的理論,其實二者沒有很大的差別性。而且中國的工作環境不如想像中的優異,故有55%受訪者覺得工作壓力很大,45.5%每週工時超過五十小時,更有57.1%曾嘗試回台找工作。

中國的高教品質參差不齊,學歷文憑無法獲得台灣的全面採認。換言之,「寒窗苦讀幾年後,恐白忙一場,江水付之東流無人問」。教育部統計發現:歷年有30%赴中台生就讀的學校,其學歷不能採認,恐影響將來返台求職,並重申「不鼓勵」台生赴中念書。我國每年有逾三萬學生申請學生簽證,前往歐美澳等各國留遊學。教育部彙整中國資訊指出,自2014年起在中國就讀的台生(含學士班、碩博士班及專科)每年約1萬人,新生人數則維持2千多人。但台灣僅採認部分,僅有經中國重點計畫投資的大學,如「九八五計畫」、「二一一工程計畫」等列名高校。目前中國高校有2,500多所,台灣只承認大學155所、專科199所的學歷,將近1/6的比例取得台灣教育部的承認資格。教育部表示,尊重個人就學選擇,但呼籲赴中應注意學歷採認問題,且兩岸的文化、政治不同,亦應考量制度、法令規定有所不同,評估可能的風險,做好調適準備,以保障自身權益。中興大學特聘教授武東星也表示,學生若就讀的是不被台灣所承認的大學,未來返台求職會面臨學歷門檻與起薪計算的挫折,恐形成另類的「社會問題」,呼籲教育部加強家長與學生對中國高校的分類與認知。


在中國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創紀錄「新高」之際,但其起薪水準正在大幅度下降中,工資形勢對中國年輕人而言確實是不利的「壞消息」。中國年將近有800萬大學生畢業,幾乎與瑞士人口一樣多,這對經濟與就業存在「負面」的影響,並在美中貿易戰後恐將有每況愈下的情勢;隨著人工及其他成本的大幅上升,中國在低端產業的競爭力無疑地正在下降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