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仔」課綱
台灣國臨時政府 總召集人 沈建德博士
為避免因外貌、原住民傳統姓名而被稱「番仔」,課審會增列「各個族群有不同的命名習慣」到小4至小6的課綱。
有用嗎?這不是根本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誤導「非原住民」的台灣學童,以為自己是漢人、中國人。
據研究(見http://www.taiwannation.com.tw/topic015.htm),本來台灣住民絕大多數是原住民,1949年後才有大量中國人進來。1956年,官報台灣人口923萬,而當年的「台閩地區戶口普查」,在台中國人總共94萬,包括軍人及1955年的大陳難民,其中,女性21萬,也只佔台灣全部人口的10%而己。
既然如此,為何台灣人都漢姓,只有少數原住民傳統姓名?這個問題也就是答案。
今天我們之所以知道「原住民傳統姓名」,是因為高山族丟棄被蔣介石所「賜」之姓,因年代不遠,還記得、能回復原來的名字。
平埔族及高山族早在1683年前的海盜鄭成功時代就被漢化,男女計30,229人,到乾隆初漢化超過60萬人,23年賜姓。如何睗?1917年「安平縣雜記」有描述。
另外,吳子光「一肚皮集」也記載:「相傳土番未得姓時,有黠者欲用夏變夷,而未得其方,漢人紿(意欺)之曰:姓未易討好也,唯潘字有水、有米、有田,姓莫如潘宜,番大喜」。
把這些用夏變夷的歷史故事告訴學生,不是比「不同命名習慣」的「番仔」課綱有用嗎?
圖:(來源:網路)外來的日本政權蹂躪太魯閣族人,和外來的中國政權鄭成功、滿清、中華民國蹂躪台灣一樣。
(1)1914年5月17日,日本軍警2萬多入山攻打太魯閣,2千多名太魯閣族人迎敵,戰勢激烈,結果不問可知。
(2)1875年蔡英文阿嬤的獅子鄉族人排灣族,對抗沈呂巡阿公(高祖)沈葆楨的開山撫番的惨烈戰鬥。
滿清出兵數萬進攻獅頭社,死了將近兩千人(一說近乎全軍覆滅),總之,,是慘勝。蔡英文的族人當然也犧牲不少。
光緒年間,和蔡英文祖先同是瑯嶠18社的排灣族,還有4次抗暴行動,她可能也不知道。因中國冊讀太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