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

湯潮勳_台灣金控業西進中國的賠錢因素 兼論中國經濟問題_0821


台灣金控業西進中國的賠錢因素:兼論中國經濟問題

阿湯哥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與「推動台灣公投入聯」理念之堅定支持者)

台灣金控業,佔整體金融業的比重甚高;其經營績效的好壞攸關台灣的經濟成長至鉅。特別自2016年以後,對於中國經濟似乎有每況愈下的態勢,危機是步步升高中。中國經濟之前景展望日前實在無法樂觀以待,除了美中貿易戰的首當其衝外,其債務危機的面向繁重,包括:家庭負債、企業債、政府債、影子銀行、P2P網路借貸平台、房市等等,皆已呈現嚴重的泡沫化或者崩潰邊緣前夕的現象。由今年816日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報導:「西進風險暴增 我金控Q2對中投資減損241億」,指出中國風險攀升,金管會緊盯!根據金管會統計,我國金控今年第二季海外投資減損合計664億元,減損部位以中國241億元最高,占比達36%。金管會強調,近期中國經濟有不少隱憂,將持續緊盯金融業對中國曝險與經營狀況。此外,再從今年816日自由時報記者楊芙宜編譯的兩篇報導:『中國「城投債」首爆違約 恐連鎖反應』與「債務占GDP 299% 中國債務風暴山雨欲來」,分別由個體面事件、總體性因素說明影響到中國經濟情勢確實目前狀況不佳的事實。在中國總體經濟大環境不理想的狀況下,台灣金控業豈有大發利市的空間呢?

我國金控業今年Q2整體暨對主要國家投資減損狀況 (資料來源:金管會,單位:新台幣億元) 如下:整體投資淨額為118,571.06億元,投資減損合計為664.33億元。其中,中國、開曼、英國、法國、盧森堡等五國家或地區之投資淨額分別為13,144.06505.038,523.376,290.80670.71億元,而投資減損金額的前五名分別為240.58 (36.21%)58.13 (8.75%)52.71 (7.93%)44.31 (6.67%) 39.08 (5.88%) 億元(註:(  )表示占比)。其他國家的投資減損金額,僅為229.52 (34.55%) 億元。單是中國一國的投資減損就大於其他國家的總和,同時遠高於第二名以後的國家或地區甚多。筆者探究我國金控業在歐洲賠錢的原因,可能是像英國是「脫歐」衝擊的不確定因素升高,法國則為馬克宏的施政未如預期的理想,至於盧森堡則為受到整體歐洲經濟前景不佳有關。目前國內16家金控集團,觀察金控對中國投資變化,其中2017Q1未實現損失為122.2億元,第二至第四季則呈現減少狀況,分別為8.9億元、10.47億元與11.14億元;但今年Q1對中國投資損失再度攀升至97.89億元,Q2更急速惡化,投資損失一口氣翻倍至約241億元。若與金控整體海外投資的損失金額664億元相較,光是中國就占了36%;而且第二季我金控業對中國投資損失不僅創下統計以來最高,連帶使得金控整體的海外投資虧損金額也創下新高。

對於我國金控業對中國的虧損部位出現越來越大,若以財務面的因素觀之,中國經濟現在有兩大問題,包括: 債務槓桿比率過高與影子銀行 (是指若干提供和傳統商業銀行類似金融服務的非銀行中介機構。它是在進行大規模的次級貸款發放與融資,扮演著類似傳統商業銀行的角色。但它並未像商業銀行般受到充分的監管以保證金融安全,其中隱藏著巨大的風險;故影子銀行未像商業銀行一樣受到資本適足率與存款準備金制度之限制。換言之,影子銀行的自有資金一般是非常小,但業務規模卻很大,故其潛在的信用擴張倍數高達到幾十倍),尤其是在嚴重且惡化中,金管會正在密切關注中國金融市場的變化,必要時須適時揭露訊息,告知與提醒大家注意,以避免可能的損失。

外界有人提出,中國債務問題其實都是自己內部轉來轉去,雖不是外債,這是治標而不治本,等於是圍堵而非疏通,終究必出問題;而對此中國官方也在提出穩定控管的措施,唯筆者不認同其處理方案。金管會將會控制相關風險,包括: 授信、投資與同業拆借。依規定銀行業對中國曝險金額不能超過淨值的一倍,目前在0.5倍左右,合乎規定;至於保險業,目前雖無「立即性」的風險,主要是購買金融債券或各地政府發行的債券 (憂心魔鬼隱藏在其中),目前看起來還好,只是尚未引爆而已。另外,今年上半年受到國際情勢變壞的影響,人民幣開始貶值,因有強勢經濟才有貨幣,故將直接影響我金控業的投資表現,加上美中貿易戰問題的加遽中,引起全球金融市場的高度不穩定,中國股市且相對不佳,衝擊金控對中國投資表現。因此,金管會將要持續緊盯狀況,並提醒金控業者要留意中國潛在的金融風險。

中國本土型的金融危機在隱然成形中,似乎一觸即發。彭博指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六師」國有資產經營公司 (按:中國國企控股公司,業務範圍涵蓋棉花貿易、煤炭開採、房地產、金融與物流,功能類似「地方政府平台」;兵團六師持股佔92.74%,中國農發重點建設基金公司持股佔7.26%) 本月13日證實無法償還45 (新台幣),地方債違約危機恐大爆發。中國媒體「經濟觀察網」形容,這是中國「城投債」(地方政府關聯公司發行的準市政債)違約的「首例」,中國大規模地方債務地雷,恐將引爆的擔憂再次升高。由於中國流動性緊縮,將會引發外溢效果。城投債,就是中國變形市政債,發行主體名目為「╳╳(城市名稱)建設投資控股公司」、某城建開發公司或城建資產經營公司,是基礎建設投資重要融資平台,作為城市基礎建設或公益性專案的融資。地方融資平台,自1990年代起,地方政府以財政撥款或劃撥土地、股權等資產設立可達融資標準的公司,以舉債及提供融資的方式給予城市建設計畫,避免牴觸地方政府借貸上限。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中國地方政府為保增長,故城投債迅速膨脹,使得地方政府潛藏債務風險激增。中國有1,844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估算地方債總量迄去(2017) 6月底,已高達32.4兆人民幣。換言之,中國自本世紀以來,全國各地大興土木,營造出來的繁榮景象,恐為虛幻、不實的「空中閣樓」,如今債務風暴山雨欲來風滿樓,恐致使中國經濟遙遙而欲墬了。

中國債務占GDP 299%,節節上升,這是相當驚人的訊息。從近日「P2P (Peer to Peer,點對點) 網貸平台」倒閉潮引發投資人上街抗議,中國早已超過美國當前水準的家庭負債占可支配收入比率,至全球居冠的中國公司債與地方債。中國總負債金額有多高呢? 國際金融協會(IIF)統計,中國總債務占GDP(國內生產毛額)從金融海嘯2008年底的171%,至今年Q1已激增為299%。此表示就算是中國願意將所有GDP用來償債,仍有其經濟規模兩倍的債務。中國的1,844個地方政府融資工具,至去年六月底的債務總量高達32.4兆人民幣,相當於中國GDP41%。今日中國地方債務危機再起,中國至今將近有人民幣40兆元(約180兆元台幣)的地方債,皆恐無法償還。至於中國目前公司債的未償債券總量約4兆美元(約123.6兆元台幣),在中央「去槓桿、打擊影子銀行」等政策誘導下,中企債務的違約情況正在擴大中,並開始蔓延至以美元計價債券,使海外投資人可能受到波及。今年上半年的統計中企違約金額,與日俱增,換算台幣已超過1,000億元。六月以來,中國爆發近兩百起「P2P網貸平台」的倒閉潮,投資人集體走上北京街頭「請願」抗爭中。顯示中國內部的經濟情勢,「不可言吉」也。根據資料指出,中國在2017年家庭債務占可支配收入高達107.2%,若考慮隱藏的民間借貸等,許多家庭實際上早已處於入不敷出狀態。中國債務也已經來到國際貨幣基金(IMF)警告的「無法維持」水準,雖學界認為中國龐大債務為公有、風險由國家承擔,而且債務主要在國內;但「量變恐會引發質變」,萬一中國總債務占GDP比重從日前接近300%而不再節制、放任其超過400%時,恐怕神仙也難救無命客,屆時連「習大大」與中國人行也無力回天,終將掛了! 中國幾十年來的經改成果付之一炬,恐淪為本世紀全球最大的「經濟大災難」,讓我們拭目以待最終的結果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